窯身兩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個進出口,從這里裝坯、取器。每窯需以1100℃到1200℃的窯溫燒40~42小時;燒成后,停15~24小時,再開窯取器。用龍窯燒制,窯工很辛苦。現在紫砂廠已改用燒重油的新式窯爐,既節省人力,又提高了燒造質量。
紫砂器燒成后還要磨光上蠟,上蠟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繪的紫砂器,需經過兩次裝燒。還有在燒成的紫砂器上施加特殊裝飾的。
故宮博物館藏時大彬方壺,壺面髹漆并進行雕刻,集紫砂工藝和雕漆工藝于一身。清代道光年間,出現了包錫的工藝,但由于技術復雜,未能延續。還有拋光包銅的工藝,包銅多見于壺嘴頭、口蓋的邊緣等部位。金銀絲鑲嵌是新的裝飾工藝,吸取木器、漆器的雕飾手法,先在泥坯上將紋飾圖案刻成凹槽,燒成后將金銀絲嵌入槽內,敲實、磨平。
保養紫砂壺注意的要領
養壺的方法眾說紛紜,首要條件當然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壺的完整。本章提出的方法,乃為一般認為較方便且實用的,茲列述如下:
1、泡茶之前先沖淋熱水
泡茶前宜先用熱水沖淋茶壺內外,可兼具去霉、消毒與暖壺3種功效。
2、趁熱擦拭壺身
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微擴張,水汽會呈現在茶壺表面。此時,可用一條干凈的細棉巾,分別在第一泡、第二泡......的浸泡拭遍,即可利用熱水的溫度,使壺身變得更加亮潤。
3、泡茶時,勿將茶浸水中
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已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時對養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4、泡完茶后,倒掉茶渣
每次泡完茶后,應倒掉茶渣,用熱水沖去殘留在壺身的茶湯,以保持壺里壺外的清潔。
5、壺內切勿浸置茶湯
泡完茶后,務必把茶渣和茶湯都倒掉,用熱水沖淋壺里壺外干爽,絕對倒凈水分。應保持內干爽,絕對不可積存濕氣,如此養出來的陶壺,才能發出自然的光澤。
6、陰干時應打開壺蓋
把茶壺沖淋干凈后,應打開壺蓋,放在通風易干之處,等到完全陰干后妥當收存。
7、避免放在灰塵多之處
存放茶壺時,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以免影響壺面的潤澤感。
8、避免用化學清潔劑清洗
絕對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學清潔劑刷洗陶壺,不僅會將壺內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會刷掉茶壺外表的光澤,所以,應絕對避免。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紫砂壺的制作工藝,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紫砂壺的知識更加了解了呢?紫砂壺是需要保養的,紫砂壺的保養有許多的講究,希望小編介紹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