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紫砂壺制作工藝
開采出來的紫砂礦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經(jīng)過下雨吸水、太陽暴曬,反復多次,大約經(jīng)過一年左右,就可以進行碾磨。而經(jīng)過石磨碾磨后,紫砂泥要在水中浸泡半年左右,讓紫砂顆粒繼續(xù)吸水,之后晾干,再通過細篩篩選,選取最適合制壺的泥粉。
紫砂泥和水后,用木槌反復捶打成扁平狀,厚度在3厘米左右,打平后就把紫砂泥餅對折后再次捶打,就像打年糕一樣。一氣呵成地捶打了50多次后,紫砂泥層與層之間的空氣被全部擠干凈,透出微微的白色,并且發(fā)亮,紫砂泥就捶打完成了。
成型后的紫砂泥就可以用來做紫砂壺了,一般在夏季3個月、冬季5個月以內,這些紫砂泥要被用掉。因為時間一長,深藏在紫砂泥里的石墨分子會隨著水分的揮發(fā)而跑到紫砂泥的表面上,形成一點點的黑點,這樣會對紫砂制品的表面產生影響。
紫砂泥浸泡、和水捶打中涉及的水,都是“無根水”。所謂“無根水”就是雨水,因為如果用自來水來和泥的話,在燒制過程中,自來水中的凈化劑成分容易隨著水分的揮發(fā)而在泥料的表面形成一層鹽析,使得成品色澤變雜。為此,壺藝師們會用可以盛水的器具或大塊塑料袋,每逢下雨天,就用來積攢雨水。
按照這樣的傳統(tǒng)方法,從紫砂礦到成品紫砂泥,費時良久。
紫砂壺制作過程的簡單概括
也許許多人認為紫砂壺制作過程過于復雜,那下面就簡單概括一下。
紫砂壺制作過程1.把泥塊打成厚薄平均的泥片,俗稱打泥條、打泥片等。
紫砂壺制作過程2.做壺身,此處就分為“拍身筒”和“鑲身筒”兩法,還有模型法等。
紫砂壺制作過程3.做壺手把、壺嘴、壺蓋等。
紫砂壺制作過程4.精加工。
紫砂壺制作過程5.有些還要加一些裝飾,如貼花、繪畫、刻字等。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紫砂壺制作工藝的文章,小伙伴們大概知道了怎么制作紫砂壺了吧,紫砂壺成形方法有四種,對制作紫砂壺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到紫砂壺工作室去體驗一下哦,希望小編的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