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型壺的線條美
現代生活的發展,需求精神生活的健康、愉悅。特別是我國茶文化的迅速發展,帶給人們豐富的藝術感受,其中紫砂壺藝術則是眾多茶文化藝術門類中最有情趣個性的藝術之一。
紫砂藝術發展至今。每一個壺都具備了簡約的藝術語言,意境高遠,線條簡潔、明快、氣度神韻是每個紫砂藝術工作者的追求,以光貨設計來說,光貨即幾何形體造型,它講究器皿線面之間的關系變化,以方、圓形制為主,方中有圓,圓中有方,自出心裁,變化無窮。圓器的主要品種有石瓢、掇球、漢君、洋桶、壽星等。方器以長短不等的直線、弧線及大小不等的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塊面組成,可以是規整的,也可以是不規整的,一切都從設計的需要出發。主要品種有斗方、四方、六方、八方、傳爐、僧帽等。
在光貨類型中,石瓢是最見功力的光貨類器型的代表作。喜歡這一品種的人很多,但要做好它卻不容易,必須達到線條流暢,骨肉亭勻的效果。最難之處在嘴、把與壺身,“的”與蓋面的結合要渾然一體,整體要協調和諧,正因為它造型簡練,一覽無余。線條比例適當直接影響作品的提握舒適,壺嘴直挺,出水流暢。
在其它紫砂造型如花貨,筋紋器等設計中線條化繁求簡,生動流暢也是檢驗作品藝術成就及實用性能的重要標準。眾所周知,宜興是紫砂壺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紫砂壺以其自然質樸的泥料、絢麗多彩的泥色、千變萬化的造型、與眾不同的工藝、溫潤古樸的風格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宜興又是竹的海洋,茫茫竹海,綿延無際。利用竹子做成的器具更是美輪美奐。而能把“陶”和“竹”結合得天衣無縫、惟妙惟肖的當屬宜興紫砂竹型壺了。如“竹段壺”,許多優秀的竹段紫砂作品將大自然竹的造型演變成紫砂幾何形狀,線條圓潤流暢凹凸有致,嘴、把、鈕曲折而不失情趣,加之竹葉過渡自然,在壺中巧妙地表現了線條的優美,其他如南瓜壺、魚化龍壺等也是如此,再如筋紋器中的合菊壺,整個壺身線條呈放射狀,線條排列整齊,比例適當,也是紫砂壺線條美的一種體現,線條美在各種紫砂造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件成功的紫砂作品,作者將原料、造型準備好之后,將線條的布置能巧妙地運用到作品的細節構造中,加上精心深入的制作,就能達到讓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的效果。
紫砂壺造型簡練大方,色彩樸實古雅。與竹子的內涵風格相映成趣。僅就柱子題材的紫砂壺,制壺藝人們設計變化出圓竹壺、方竹壺、竹節壺、竹段壺、竹鼎壺、捆竹壺等多種表現形式,形象地刻畫出了筍狀、竹根狀、竹椅狀、竹籮狀、竹節狀等竹子各個時期的各種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