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傳統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機器加工出來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有人說拿在手里沒有分量感的壺可能也不是真壺,我倒是不認同,薄胎壺就比較輕的,工藝也難,不能說薄胎壺不是好壺!使用的時候小心一些就好了。
第四、未泡養過的壺,如果壺表面水色很好的要小心!一種情況是泥細,漿泥。壺表面漿厚,看壺的顆粒都被表面一層漿裹著,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顆粒,這樣的“泥壺”不要,因為透氣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壺應注重“砂”感。二種情況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煉泥的時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壺水色好看,壺顏色均勻。朱泥壺比較泥料比較細膩,水色比較好,不應用這個標準來判斷。
第五、紫砂壺鑒別時看壺的原礦顆粒要清晰,紫砂壺就要有顆粒感,要比較清晰和干凈的。原礦顆??瓷先シ植际遣痪鶆虻?,比較自然,和調砂不同的。調砂顆粒一般是“浮”在壺表面的,或者這些砂內外滲透,但顆粒特點是分布比較均勻,有人為操縱的感覺。原礦顆粒在泥料里比較“和諧”,調砂顆粒就顯得比較“生硬“一些。有些加化料的壺,化料將顆粒包裹著的,顆??粗磺逦?需要用20-30倍放大鏡看)。
第六、原礦壺是有雜質的,而且雜質還不少呢,這些雜質不光是鐵質。這些雜質通常表現為黑色顆粒,在壺表分布不均勻,所以很多真正原礦壺出窯時是比較難看的,看上去過分干凈和均勻的壺需要小心。
第七、紫砂壺是陶之上品,所以壺的聲音是陶的聲音。泡茶以后,聲音沙、啞、沉,不能象金屬聲或者瓷器那么脆聲,聲音沙啞說明材質透氣性好,內部不結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變味。敲擊壺聽聲音,紫砂壺的聲音應該是比較“悶”的那種陶罐聲,如果敲擊聽到的是“叮叮”的瓷器聲,這樣的壺不碰。
聽聲是為了辨別一下壺的燒制溫度,“叮叮”的聲音是壺瓷化的聲音,一般是漿壺或者是假壺(化料)。朱泥壺同樣是這個原則的特例,朱泥壺本身的結晶度比較高,發出“叮叮”的聲音是正常的,如果不是這個聲音反倒是不正常了。
有壺友會質疑,口蓋是否嚴密,三點在不在一線不也是衡量紫砂壺好壞的標準么?我想說一下個人的看法,口蓋要不要嚴密,要,但是不能過于嚴密,一方面給喝茶帶來不方便,另外一方面用一段時間,壺自然會有點兒所謂的寬口,難道以前是好壺,用了一段時間就不是好壺了,這個標準是矛盾的。
另外,關于三點一線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標準更無聊,壺身整體協不協調不是由三點一線決定的,這個完全是有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決定的,有的壺三點一線用起來就是有問題。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被所謂的標準所迷惑,要理性的看待標準,要辯證的使用標準。
紫砂壺泡茶的好處
1、用紫砂壺泡茶,《長物志》說紫砂壺“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2、用紫砂壺泡茶,冷熱急變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燒,也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而不會爆裂。
3、用紫砂壺泡茶,傳熱慢,而且保溫,若使用提攜無燙手之感。
4、紫砂壺獨特的透氣性能,用紫砂壺泡茶,透氣性能好,用用紫砂壺泡茶不易變味,而且隔夜茶也不會餿。
5、紫砂杯泡茶味香色濃,絕不會有煮鍋水的味道,這是其它任何茶具都無法相比的,而且即使是酷暑亦可保持數日不變味。
6、紫砂杯使用場合比壺更多,家居、辦公室都好用。
7、長期使用紫砂壺泡茶,紫砂壺不僅不會出現磨損和劃痕,相反會因為吸收了茶湯中的茶油而變得光潤似玉,讓人愛不釋手。
8、紫砂泥中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
結語:通過對上面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紫砂壺鑒別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希望今天的介紹能夠幫助到大家。紫砂壺鑒別其實非常簡單,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難,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了,最后祝大家都能挑選到自己喜歡的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