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絞泥裝飾
清末民初已有在壺上作絞泥裝飾的實物,但作品粗糙,絞泥圖紋尚不能體現作者的創意,后人很難品評。20世紀70年代開始,呂堯臣大師精心鉆研,創造了變化萬千、獨具特色的“呂氏絞泥”,作品的藝術造詣和文化底蘊深厚,為紫砂界所公認。目前,已有相當一批藝人掌握了絞泥技法,是紫砂裝飾中唯一與泥料成型同步進行的一種技法。
四、鑲嵌泥裝飾
鑲嵌泥裝飾是在泥坯上根據需要摳出圖案花紋,再用色泥鑲嵌進去,其手法細膩,功夫頗深,可隨心所欲按自己的意圖做成各種紋絲,如云彩、浪花、花卉等。
五、冰紋裝飾
冰紋裝飾猶如裝飾中的開片,是泥、釉在燒成過程中膨脹系數差異而導致。而紫砂杯冰紋則完全是在杯、壺坯上用工具鉤勒而成,杯、壺身到壺蓋的冰紋線都能吻合,這種杯壺給予人冰肌玉潔、絲絲人扣之感,在變幻莫測的裂痕之中仿佛可以找尋到許多昨天的故事。
六、鑲金銀絲裝飾
鑲金銀絲裝飾是借鑒蘇州紅木雕刻工藝廠家具嵌金銀絲的姊妹藝術,1973年由紫砂工藝廠鮑仲梅首創成功。運用堆、雕、捏、塑、嵌等多種技法,在材質上輔以玉石、鉆石、釉珠等,此類裝飾手法使壺藝氣質高雅、精美華貴。筆者長期來專攻宜興紫砂壺金銀絲鑲嵌,在第二屆中國十大紫砂茗壺評選中,設計創作的“金豬兆豐壺”榮獲金獎。該壺選用黑芯泥,造型為象形豬,蓋上的“滴子”為一頭小豬,腹、蓋上鑲嵌有18個不同篆書體的金絲“福”字,整器飽滿圓潤,裝飾富麗簡潔,意韻生動而內蘊,是件較為成功的代表作。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當今紫砂裝飾工藝的發展已出現了全新的面貌。也已成為紫砂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對我們中青年紫砂藝人而言,紫砂裝飾的表現手法、文化內涵,依然是永恒的探索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