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中的不同裝飾
宜興紫砂裝飾是在造型藝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文化現象。歷代藝人薪火嬗遞,代有創新,凸顯裝飾工藝在傳承中賦予紫砂文化新的內涵,推動了紫砂文化的持續發展。
紫砂裝飾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屬性,它與造型藝術相交相融,珠聯壁合,兩者互動,這在中國民間工藝中是不多見的。早期的紫砂壺,人們僅限于煮茶、泡茶的使用功能,依靠自身泥質泥色的質地,展現一種自然狀態的藝術魅力。以后隨著茶文化的興盛,文人的參與推介,又發現紫砂器上可用刻劃文字、圖案來喻情納意,增加紫砂的視覺美感。猶如皇宮禁苑、園林名勝、廓宇寺觀中的碑刻、壁畫題詞一樣,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從現存的實物資料中,最早在紫砂壺上裝飾聯句的當推現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國家一級文物“圣思陶杯”,為明末清初紫砂花貨好手項圣思制作,桃杯形象完美、工巧藝精,上刻有“閬苑花前是醉鄉,黏翻王母九霞觴”,似為作者引用古詩中的前兩句,卻把天上人間的神話傳說用桃杯上的聯旬襯托得意境生動。因而,紫砂裝飾是融文學、書法、繪畫、鐫刻于一體的技與藝的結合,文化屬性當是不言而喻的。
紫砂裝飾發展到今天,其手段和方法已大大超越了前人,在紫砂世界里呈現面目繁多、百品競新的現象。20世紀70年代以來,除原來的圖紋裝飾刻字刻畫裝飾之外,又創新發展了泥繪、絞泥、鑲泥、冰紋、鑲金銀絲等。下面將新的裝飾方法作簡要論述。
一、圖紋裝飾
圖紋裝飾是由線條組成的各種符號表達出某種情緒。如回紋線,原是梵文符號,意為延綿不斷,給人一種凝重練達之感,常用在壺肩或壺蓋周邊裝飾,此圖案可變成方形、矩形、菱形等,根據不同壺體的要求進行變化。如意圖紋,如意為一種高貴的器物,頭部作靈芝或云狀,表達出對事物美滿稱心的意愿。梅花圖紋,梅花有“國花”之稱,含“福祿壽禧財”五福并奉之意。波紋圖紋,表達一起一伏宕跌的靈動意思。另外還可用凸線凹線、皮帶線、子母線等裝飾,可打破平衡,起到律動、靈飛的作用,使賞壺者的心態得到變幻無窮的享受。
二、泥繪裝飾
泥繪裝飾在接受傳統繪畫的基礎上,試圖用中國畫的手法來宣發某種情結。其特點不像其它畫用特定的顏料在特定的載體上表現,而是將濕泥畫在泥坯上,可多色調并用,描繪出山水、花卉、動物或昆蟲等,使畫面色彩協調,古樸雅致,起到面在壺上,壺在畫中的效果。這是紫砂“五色土”的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