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有著幾千年的文化了,而且喜歡紫砂壺的人是越來越多,紫砂壺算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了,紫砂壺每個時期的發展都是不一樣,用的裝飾技術也是不一樣的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目錄
3、封建時期紫砂壺的地位 4、紫砂壺工藝發展
5、紫砂文化的特點 6、紫砂文化中的不同裝飾
紫砂文化的產生
宜興紫砂除了歷史悠久,藝術上繁榮的茶文化歷史以為,它的歷代傳世佳作更體現了紫砂工藝的光輝藝術特性。它的造型藝術更是沒有辦法比擬的。
宜興紫砂工藝的造型設計千姿百態,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因此,從造型藝術角度而論,紫砂工藝的地位當在一切陶瓷工藝之上。
紫砂創始在何時,在中國陶瓷史上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明、清時代的史籍中明確地說,紫砂陶器創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間,金沙寺的和尚和書僮是創始人。
宜興境內河湖密布,土地肥沃,陶窯比肩,竹海連綿,茶園漫布,石洞遍山,素有“洞天世界”之稱。據考古資料證明,7000多年前,宜興的農業就已經萌發起來,農業文化和制陶技藝名聞中華。先秦時期,吳越文化在此交匯,宜興的先人們為吳越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唐肅宗時,“陽羨貢茶”就已經名冠全國,“陽羨紫筍”被列為進貢珍品。
宜興的黏土礦有甲泥、紫砂泥、白泥、嫩泥、綠泥、小紅泥、小黃泥等,已探明工業儲量60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10億噸。
宜興天然水質好,礦化度為100-200毫克/升,屬軟水;HP值為6.5-7,屬中性水。
宜興的吳文化
吳文化泛指吳地從古至今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一般是指寧、滬、杭、太湖流域,以及浙北、皖南、江西北部、河南及山東一部分地區,其中心地帶在長江下游三角洲。江蘇宜興地處吳中,是吳文化發源地之一。吳地山水秀麗、景色神奇,兩宋以降,學人輩出、文風昌盛,成為江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宜興的紫砂陶器、蘇州的刺繡、南京的云錦、揚州的漆器和蘇州桃花塢的木版年畫等享譽天下。
吳文化就是水的文化、細膩的文化、靈秀的文化、柔美的文化。
吳地器物的形態受吳文化的影響具有3個鮮明特點:①天人合一,與自然高度和諧。取于自然,高于自然。雖由人作,宛自開成,人們對自然巧為利用,又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情、景、意合為一個有機整體。②精致、細膩、淡雅的性格。③內斂、實用、重內涵的特征。吳地的手工藝制作多為生活用具,紫砂器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