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器皿的整體形象,幾何形、自然形或是像真形,無論什么形,都會有形象的語言,這種語言是無聲的,是以塑造的形象,告訴人們它是一件什么東西,因此說每設計制作一件作品,必須深思熟慮,通過嚴格構思的作品就有造意,它的造意是不是有意思,有意思就會有藝術性,有意思必須品位、趣味性強,富有想象,同時又必須是經過提煉或變化了的形,才顯得美。
神:任何造型必須有“神”。“神”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這是作品由里向處,藝術感染力的反映,作品的內涵及魅力。氣質文雅,體現作品的精神所在。例如素器,我們俗稱光貨(幾何形)之類簡潔造型,它的外形如果是圓肥胖墩,骨肉亭勻的作品,并不是胖的發福、肥的浮腫,弧線不弧,拋物線不拋等……當然,幾何形也是千變萬化的,總之,線條流暢、挺括,富有節奏、韻律等等,這些都是能反映作品的氣質和神韻的。
如清秀挺拔的作品,并不是瘦骨零丁、僵硬死板、神氣不足。又如方器,如果每一個方的面或垂直的角度,在制作中用角尺來測,使每一個角度和角尺一樣的平直和垂直的話,這種方器雖然規矩,但視覺效果肯定不好,而變成了僵化的東西;因此,方器中須方中有肉,力度透澈,并不是露筋露骨。自然形及仿生形的作品,更應顯示其形象的生動,富有生氣和省略,首先要抓住多種物體的形象特征、生長規律,如松、竹、梅、柏、桃、瓜果、花鳥、魚蟲等等。
這些自然物體,生態多異、千姿百態、變化無窮,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同人們的生活有非常親切的感情,因此,把它們的形態塑成各類壺形也是非常貼切的。吸取自然形象的造型或是將自然形態的東西作為局部的裝飾,這種源于生活,必須高于生活,將生活中美的東西通過提煉去粗取精,是把生活中自然的美濃縮化而不是照搬照抄、重覆累堆,絕不能僵硬死板,這是追求自然生氣的骨力所在,同樣也是作品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