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棉布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紫砂壺泡一段時間要有“休息”的時間,一般要晾干三五天,讓整個壺身(中間有氣孔結構)徹底干燥。好壺是養出來的,但是很多壺友對于如何養壺不是很清楚,也有不少壺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經驗”有時也未必是正確的,看看以下五種錯誤你犯過沒有。
干擦法
泡茶時趁壺身熱將茶汁淋在壺身上,等茶汁傾倒出后,用干茶巾來回擦拭。這種方式養的壺,變亮較快,但養成后,最怕人的手氣、水氣,一旦沾到了壺面,養成的光澤容易褪去,導致壺面光澤不勻。
包漿法
泡茶時將茶汁淋在壺上,認為壺多淋幾下,就能多吸收一些營養,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壺被一層茶垢包起來,壺表面變得膩黑而無美感。
勤刷法
泡茶時淋茶水在壺上,趁壺熱吸收之際,用毛筆或小刷子,勤加刷洗,使茶汁均勻刷在壺上,好像是刷皮鞋,其實是一種假亮。
濕擦法
壺身熱時用茶巾沾茶水擦拭壺身,不斷地推搓。這種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將茶汁一層一層擦在上面。養亮后,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澤會逐漸褪去。
茶垢法
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是紫砂壺要用茶垢來養護,泡完茶葉后把茶葉放在壺里幾天,有時候忘了倒掉,壺內會發霉;這是一種非常不科學的養壺法,真正養壺,泡完茶后壺內要洗干靜,放在通風的地方,保持壺內干爽。
為什么要養紫砂壺
有的壺家購壺后只知使用和賞玩,卻不大懂得“養”壺。事實上,一把壺燒成后,由于胎骨火氣重,紫砂間微孔結構松,壺性很脆,容易受熱脹冷縮的影響,只有通過“養”才能改變其“性格”。再好的紫砂壺都是需要養上幾年才能抬升價格。
宜興當地有職業養壺的,花上千元買把新壺,每天用上好的茶水浸泡,而后不停地把玩,一兩年后養出光澤,再以十多倍的價格賣出去,從中賺取利潤。這雖然只能算得上一種商業行為,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養”對于紫砂壺的重要性。
如長時間不用時紫砂壺內會有味道,去除味道的方法就是在壺內注入開水后,當壺熱透再倒出注入冷水,反復幾次就沒有味道了。因為紫砂泥本身具透氣性和收縮性,在具到冷熱時就會像人的毛孔一樣會收縮與張開。但如果你的壺不是真正的紫砂壺就不要用這種方法了,如果是普通的泥壺這樣會開裂的。
養壺是紫砂壺收藏的一項重要內容,把紫砂壺束之高閣、敬若神明,只藏壺而不養壺,并不是真正的紫砂收藏者。養壺的目 的在于增強紫砂壺“蘊味育香”的功能,并能夠使紫砂壺的表面亞光(又叫“包漿”)漸起,愈用愈光亮,甚顯高雅品位。
例如黑紫砂壺,久養之后會呈瓦藍黑色, 黑而不黑,澤潤生光;紅泥小壺,久養之后會紅若南國之紅豆;有書畫陶刻裝飾的舊壺,更具書卷之氣。另外,養壺還有鑒別作用,是不是紫砂古壺,或壺所用泥質 的優劣,在養壺過程都能看出來。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紫砂壺保養的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小伙伴都了解了吧,再好的紫砂壺都需要保養,養壺是紫砂壺收藏重要的一項,希望小編的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