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紫砂壺造型變化多端,有些如花貨、筋紋器較容易產生茶漬死角、可用軟毛牙刷勤加清理。另外、壺底較不易接觸到茶湯、壺把常含有手上的油脂,易排斥茶湯﹔還有,會「流口水」的壺嘴下沿應刻意擦拭,諸如此類小細節,皆賴壺主用心照顧。
養壺守則 衛生第一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使其看來更具古意,便將茶葉留存其中,任其陰干,但因臺灣地區高溫多濕,霉菌極易孳生其間,若就衛生觀點考量,此法實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將最后一泡茶湯存于壺內,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認為此法可收內浸外養之效。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擅于吸附茶湯,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養出的壺,只怕日后沖茶時,亦會帶有異味,甚至有礙健康,實是得不償失。
茶具勤清洗
茶具上的茶垢愈厚,泡出來的茶不見得愈健康或是香純。常會聽愛泡茶的老人家拿出心愛的茶壺,「展示」烏黑油亮的茶垢,似乎茶垢愈厚愈值錢。中醫師陳至和表示,茶垢對人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愛喝茶也應該勤于刷洗茶具,才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老壺友,喜歡其茶杯里積有一層厚厚的「茶垢」,似乎以此表明自己是「愛茶」。甚至有的人認為用有茶垢的茶具沖泡茶才更有味。陳至和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但是不少老人仍然深信不疑。
專家表示,在潮濕的環境中茶水會迅速氧化出褐色茶銹,其中含有有害金屬。而沒有喝完或存放較長時間的茶水,暴露在空氣中,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銹中的金屬物質在空氣中發生氧化作用,便會生成茶垢,并附在茶具內壁,而且越積越厚。有人曾對茶垢進行了抽樣化驗,發現茶垢中還含有致癌物,如亞硝酸鹽等,它們對人體健康顯然有威脅。
專家說,茶垢隨著飲茶者的頻繁地喝茶而不斷進入其消化系統,極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和維生素等結合成多種有害物質,不僅會阻礙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與消化,也使許多臟器受到損害。 因此,陳至和建議,愛喝茶者也應勤洗杯。對于茶垢沉積已久的茶杯,用牙膏反復擦洗便可除凈;對于積有茶垢的茶壺,用米醋加熱或用小蘇打浸泡一晝夜后,再搖晃著反復沖洗便可清洗干凈。
他也提到,茶含有大量的鞣酸、茶堿、咖啡因和少量的揮發油、多種維生素、葉綠素等成分。適量飲茶能生津解渴、除濕清熱、提神健腦,對人的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有禁忌,只有飲茶適當,才是養身保健的好習慣。所謂適當,是指茶水濃淡適中,一般用3克茶葉沖泡一中杯茶為宜。茶水過濃,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鐵等無機鹽的吸收,引起貧血;其次是控制飲茶量,以一天4杯以下為宜,過量飲茶,會增加人體腎臟的負擔;再來是飲茶時間不要在飯前飯后1小時以內,否則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總而言之,想要養好一把紫砂壺其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難,各位紫砂新朋友們不妨參照上述的步驟及注意事項,細心地如法炮制,即可養成一把人見人愛的好壺。養好的壺擺置架上,溫潤的光澤便像是自已的心血結晶,那份成就感可不是局外人所能體會的。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小伙伴們知道該怎么保養紫砂壺了嗎?想要養好紫砂壺其實并沒有那么困難,只要平時日常生活中按照小編介紹的保養方法來保養,就一定會保養出一把好壺的。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