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因為其泡出來的茶水甘甜怡人,受到越來越多的茶友們的喜歡,大家都知道紫砂壺是需要保養的。那么紫砂壺保養的方法有哪些呢?紫砂壺的保養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下紫砂壺保養方法的相關知識。
紫砂壺的保養
紫砂壺由于胎質甚佳,且成型技法獨到(尤其是「明針」工夫),所以只要泡養一段時日,便可自發暗然之光,備受世人喜愛。這種透過茶水泡養,使壺表產生溫潤之感的過程,即一般俗稱的「養壺」。
當然,泡茶并非一定得要「養壺」,在大陸許多地區的飲茶習慣中,其實是甚少有此等閑適雅趣的。而「養壺」亦不特定非宜興紫砂壺不可,其它像大陸東南沿海的汕頭壺、臺灣手拉坯壺、石壺等,只要是器身表面不過于粗糙,基本上都可達到一定的效果,至于瓷壺、釉壺、鐵壺、錫壺等「非主流派」當然就不宜此舉了。
養壺養性 人器互動
「養壺」是茶事過程中的雅趣之舉,其目的雖在于「器」,但真正的主角仍是「人」。「養壺即養性」,壺之為物,雖無情無感,但透過泡養摩娑的過程,茶壺以其器面的日漸溫潤來回報主人對它的恩澤,亦未嘗不是一種人與器的情感互動!「養壺」之所以曰「養」,而不稱「喂壺」、「盤壺」、「淋壺」,正是因其「怡情養性」的特質也!
我們若能體會這層道理,在面對「養壺」一事時,便不會出現像以下這些光怪陸離,令人啼笑皆非的「養壺偏方」,例如有人主張將茶壺放入油鍋中油炸或以肥豬排燉煮數日,甚至將茶壺塞入肥鵝腹中蒸煮一番,較保守的則主張應常用臉、鼻摩拭壺身,好象「盤玉」—般,使其納油。凡此種種匪夷所思的怪招,無非是想用速成的方式,讓壺身顯露出潤亮的光澤,只是用這些方式所「熬」出來的壺,雖然表面油光浮動十分唬人,但泡出來的只怕不是茶湯,而是「排骨湯」或「油湯」,這種「加味茶」當然令人難以下咽。
總之,泡茶之道旨在怡情養性,所以養壺的方式亦應符合此一精神,循序漸進,切忌揠苗助長,如此養成的壺不但溫潤可親,也才符合衛生之道。
內外兼修 不事二茶
養壺不只是養外表,壺身內壁亦應一并調養,方能收內外兼修之功。養壺的「內功」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壺只泡一種茶。因為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善于吸收茶湯,所以一把久經使用的紫砂壺,即使不加茶葉,單用沸水亦能沖出淡淡茶湯來。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的茶湯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與純度,否則今天烏龍,明天普洱,后天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沌,了無個性可言。
通常開始養壺的動作后,最好避免再用洗碗精之類的化學品去清洗,以免產生異味或刷去光澤。除非您打算全面洗凈,重頭養起,否則壺身若有臟污,不妨以干布拂凈,或用軟毛筆沾茶湯清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