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壺內的茶垢出現霉變,我們都知道茶葉最容易吸潮吸味,空氣中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水汽,這些水汽會通過壺口、壺嘴進入紫砂壺的壺內,如果壺內有一把干燥的茶葉,這些茶葉就第一時間吸收這些水汽,我們就可以保持此壺內的干燥度了。
在小編看來紫砂壺是一定要養的,就是不養,你也應該把新壺開一下壺,每天可以拿出來澆一次清水,開過壺的紫砂壺也會慢慢出包漿,只是速度慢很多,這些開了壺的紫砂壺就是放在博古架上的感覺與沒有開過壺的紫砂壺也是不一樣的。
紫砂壺保養奇妙方,茶垢養壺
紫砂是一種天然陶土,富含鐵、鈣、鈉、鉀、鋅等元素,可堿化水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健康很有好處。紫砂壺收藏愛好者丁海珍收藏有很多紫砂壺,并且深諳紫砂壺保養之道。其收藏的紫砂壺中4把最喜歡的用來喝茶,并且每一把都只泡一種茶葉。例如清水泥的紫砂壺用來喝綠茶,而紫泥的則用來喝烏龍茶,并且烏龍茶與普洱茶都要用底座很大的紫砂壺來泡,這樣才能有利于茶葉充分地在壺底展開,使得茶湯更濃更香。專壺專用更有利于壺的保養。
說道紫砂壺保養,不少藏家都有自己的心得,并且總結出許多方法技巧。例如,不要沾到油污、適度刷洗清理、不用時清理晾干等等。而收藏愛好者丁海珍的保養方法則別具一格。當買來一把新壺時,有些人選擇用茶葉水煮的方法來保養。
茶水煮壺一是為了去掉新紫砂的土腥味道,還有殺菌的功效,而且,新的紫砂壺的紫砂氣孔是閉合的,用高溫煮一下,有助于把紫砂氣孔打開,對將來泡茶養壺很有益處。這屬于一次定型的養法,小編更喜歡慢慢地用茶來養,養一段時間,把壺清洗一次,如此反復3次后,砂料就能洗得很干凈了,此后再也不用洗壺了。
眾所周知,茶具內壁滯留的茶水污垢,簡稱茶漬或茶垢。茶垢很難清除,茶具內壁長出的一層茶垢,含有鎘、鉛、鐵、砷、汞等多種金屬物質。茶漬在飲茶時帶入身體,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化合,生成難溶的沉淀,阻礙營養的吸收。同時,這些氧化物進入身體還會引起神經、消化、泌尿造血系統病變和功能紊亂,尤其是砷、鎘可致癌,引起胎兒畸形,危害健康。故有飲茶習慣者,應經常及時清洗茶具內壁的茶垢。
剛出爐的紫砂壺有一股燥氣、土腥之味,生氣未發,壺韻隱藏。而且壺在燒制的過程中里面會有很多礦物質還原,包括有一些灰塵等,所以新買的紫砂壺在使用前首先要開壺。
簡單的開壺是用開水把新買來的壺身燙一下,去除掉壺身上的浮土、蠟膜等,之后,用一些低檔的茶葉把壺沖泡幾次即可。正常情況下,經過2-3次處理,宜興紫砂壺的土腥味就能去除干凈,如果還是很明顯,說明壺燒制溫度不夠。
不過,也有講究點的人,會把紫砂壺放在開水中煮,不過在器具的選擇上最好用干凈、無味的砂鍋,而且一定要用純凈水,煮的時候盡量選擇小火,時間上半個小時即可。
很多以前老泥做的紫砂壺,剛拿出來的時候顏色特別不起眼,但用過之后顏色會變深、變潤、變得有風采,這個過程其實是非常可人的。姚松濤強調,養護紫砂壺,關鍵要做到勤泡、勤洗、通風、陰干八個字,只有經過了使用者的悉心養護,紫砂茶具特有的“潤玉”光澤才能顯現,但養壺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每天用紫砂壺泡茶,泡完之后用清水把壺洗凈,再用軟布把表面的水漬擦干,如果不及時擦除,時間久了壺身就會結水斑。擦完之后的紫砂壺可以放在空隙率較大的竹簾上面,陰涼、通風處晾干。
很多人愿意采用快速養壺法,但養壺實際上是茶葉中的芳香類物質和茶油類物質從內到外慢慢滲透的過程,是紫砂壺由生澀變溫潤的過程,養壺其實是一種過程之美,如果太急功近利,反而失去了其中的樂趣。
如果大家對茶的沖泡水平掌握不高,像紫砂壺這種保溫性好導熱性差的茶具,用來泡紅茶、泡烏龍茶和普洱茶都可以,如果技術很好,用來泡碧螺春龍井也都是可以的,當然這需要泡茶者對結合水溫、時間等因素的良好控制。
結語:茶友們應該對長時間未使用的紫砂壺知道該如何保養了吧。紫砂壺的保養講究勤泡,勤洗,通風,陰干。對于使用完的紫砂壺,有一段時間不使用,一定要記得保證壺內的干燥,防止紫砂壺內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