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工藝美術師分享養壺方法
養壺是品茶過程中的雅趣之舉,由于個人偏好和習慣的不同,養壺方式五花八門。日前,記者走進宜興丁蜀鎮的紫砂世家,一窺他們是如何養壺的。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范國勤和妻子周麗萍就不使用公道杯(用來盛放茶湯,再把茶湯分倒各品茗杯中,使茶湯濃度相近、滋味一致,并起到沉淀茶渣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用第二把紫砂壺來盛放湯茶,“壺多的人可以直接以紫砂壺做公道杯,這樣的好處是同時養兩把茶壺。”周麗萍一邊泡茶,一邊趁著熱氣用布擦拭壺身。她說,泡茶時,因水溫高,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使用干凈柔軟的棉布,分別在第一泡、第二泡等浸泡時間內擦拭壺身,這樣就利用熱水的溫度使壺身變得更加亮潤。
紫砂壺高級工藝美術師張太有告訴記者,養壺分“內養”和“外養”。偏重內養型的就是勤泡茶,讓壺內自然形成光澤,而壺身僅用清水清洗;偏重外養型的就是用茶水沖洗壺身,勤擦拭,這樣紫砂壺身能很快形成漂亮的包漿;還有人綜合兩種方法,內外兼修,讓紫砂壺更加溫潤。
“要像玩玉一樣玩紫砂壺。”宜興的青年陶藝師薛國驥告訴記者,養壺重在把玩的過程,他喜歡用雙手摩擦壺身,讓手部的油脂滋潤紫砂壺。他喜歡泡茶時,用茶水沖洗壺身,然后再用養壺筆蘸清水擦拭壺身,目睹包漿形成,那亮光滑熟可喜,幽光沉靜,顯露出一種溫存之氣。
在佛山,記者發現不是每個愛壺人都喜歡像宜興紫砂人那樣愛用茶水洗壺。家住南海的麥長弘先生從事紫砂壺生意,他告訴記者,雖然知道茶水洗壺會很快形成包漿,但是他從來不這么做,因為他更喜歡壺本身的啞光。“我會特別注意保持紫砂壺的干燥,每次泡茶結束后,會用熱水再次沖洗紫砂壺,將紫砂壺倒扣擱置晾干,這樣,內外水分很快蒸發,壺內也不會殘留積水,干干凈凈就很漂亮了。”
雖然養壺方法千差萬別,但愛壺人都認為,這是茶事過程中的雅趣之舉,這也絕非一日之功,壺之為物,雖無情無感,但透過泡養摩挲的過程,茶壺以其器面的日漸溫潤來回報主人對它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