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療揉搓方法來養壺
紫砂壺講究養護,清朝鑒賞家吳塞《陽羨名陶錄》中稱:“壺經久用,洗滌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鑒,此為文房雅供”。一般情況下人們只注意到壺養護時的變化,忽略養壺同時對手上穴位的按摩功效。
我國手療的歷史悠久,早在《內經》中就有手與臟腑的相互關聯記載。“手之三陰,從手到;手之三陽,從手到頭”。可見手指末端為三陰三陽氣血交匯處。
參照中醫經絡學,針灸學和泛石學理論,結合紫砂壺造型特點,不斷實踐總結為“五字訣”:“揉、撫、捏、壓、扣”。
“揉”:就是用力地摩擦茶壺的表面。置壺在茶桌上,面對紫砂壺,一手覆在壺上,四指向下,大指向前。用四指用力向內,使四指壺側做上下運動。
運動時,四指用力向內,使四指在克服壺面摩擦力的同時,刺激手指上穴位。這樣不僅可按摩指部穴位,也可鍛煉指部肌肉,但注意移動時速度不宜太慢,而且一定要用力。
雙手持壺,一手托壺身,一手覆壺上,兩手交替用力揉搓,是手掌和手指全部接觸到濕熱的紫砂壺。達到刺激掌上和指上的全部穴位,鍛煉手部肌肉的目的。
選擇花壺(即有自然形的紫砂壺)和帶菱角的壺,擇其尖銳之處,針對手上特定穴位用力揉搓,致該穴位酸脹為止。
“撫”:即輕輕撫摩紫砂壺。用手掌覆蓋壺上,整個手掌放在壺上或上下或左右輕磨壺身,從壺的一側開始至壺蓋,至壺身另一側,至壺嘴、壺蓋、壺子,周而復始,如撫嬰兒。在撫摩過程中,以手帶腕、以腕帶肘、以肘帶肩,可以活動手璧和肩關節,動作宜緩,猶如水流潺潺不斷,達到舒展肩關節和肌肉的作用。
用手指扶在壺的某一位置上,如壺子、壺肩或壺身上的尖菱,四指輪轉順時針方向速度宜慢,均勻達到活動指關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