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怎么養有竅門
紫砂壺怎么養呢?有很多關于養紫砂壺的方法,其實,終究體現的還是茶。
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與西施一起退隱江湖的“陶朱公”。數來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紫砂做成壺,那還是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的事情,總所周知,紫砂茶具的優勢在于茶,那它們之間有什么關聯呢?
因壺適茶,因茶選壺
因壺適茶,因茶選壺,用茶養壺養出道理,愈是紫砂古壺、舊壺,愈能養出個名堂;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養出精神;愈是別人感到難養的壺,愈能養成好壺。如是不是紫砂名壺,或泥質不好的壺,通過養壺還都能把它鑒別出來。愛茶愛壺者應以適用的、實用的、時代的、科學的泡茶方法來泡茶。養好紫砂壺,把握著茶、壺、茶的量、壺的容積、水、水溫、火候、時間,形成優選的結構,編成規范的泡茶之法,乃使紫砂壺供真茶,色、香、味皆蘊。養壺天趣,珍如珠玉。以自己的實踐探索出紫砂壺確是世間茶具之首的科學道理,肌理之貴可與隋珠趙璧比美,方就能體會其中無窮的樂趣。
知道了紫砂壺怎么養,我們還可以用養壺之法,養好紫砂盆、紫砂雕塑和整個紫砂藝,這充分顯示紫砂藝自發暗之光,入手可鑒,久且色澤生光明的真諦,還報人間。制陶(制壺)藝人,對泡茶、養壺能使紫砂藝術顯現真、善、美的靈光實相。我們能從茶文化、陶藝術中得到我們要得到的東西,得到應得的成果,從中陶冶我們的性情,達到美的休閑紫砂文化之享受,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地。
紫砂壺養壺的目的
一所剛出窯的紫砂壺示經任務洗禮缺少一種溫潤感,故紫砂壺養壺便成為其蛻變的一個過程,我們養壺不單單是為了讓其紫砂外表更具溫潤魅力,亦有其他更重要的目的。
紫砂壺養壺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涵香納味,并使紫砂壺煥發出其本身渾樸的光澤。新壺顯現的光澤往往都較為暗沉,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壺內的茶水,時間久了,便能使壺色光澤古潤。如果養壺的方式得當,就能養出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的藝術效果。
紫砂壺養壺有外養與內養之說,只有內修外養,兼收并蓄,才能養出好壺。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壺的溫度較高,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要用細紗布擦拭氤氳的水汽,讓茶油順熱吸附于壺壁之中,久而久之,壺壁就逐漸潤滑了。內養的關鍵是一壺不事二茶。因為紫砂壺有特殊的氣孔結構,善于吸收茶湯,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來的茶湯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否則,相互混雜,幾無個性可言,養出來的壺品性也不見得高雅。
做壺的人,都是以自己對紫砂的理解,詮釋那些歷經幾千年風雨考驗的前人的作品,每一件既具風骨,又有神采,更有藝術內涵。用紫砂作品靜靜地表達著內心的從容,釋放自己內心的藝術感覺,直至成為一種韻味,而紫砂壺養壺讓你在品茗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