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藝術品不是單純的投資收藏品,它具備投資收藏的屬性以外實際上更重要的是與生活緊密相關,人們可以在使用、欣賞、把玩,在品味生活、感受幸福的同時獲得收藏投資的樂趣。所以,參與紫砂藝術品收藏或投資時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的審美習慣、生活需求以及自身的經濟狀況進行綜合考慮。
在選擇紫砂作品時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的品質,更要關注作者的各方信息——從投資角度看,決定作品未來價值的根本因素在于作者的藝術成就和社會影響。綜合以上分析,根據近幾年紫砂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趨勢,結合今年上半年的市場狀況,對下半年以及今后希望參與紫砂藝術品收藏或投資的紫砂愛好者提出一些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一)關注大師精品力作
一些自身經濟狀況較好的、看好未來經濟發展的、注重價值投資的收藏家,可以繼續關注如顧景舟大師、當代有較大影響的大師名家的精品,這些作品盡管已經有較高的市場定位,但一個名家大師一生真正能留存于世的精品代表力作都是屈指可數的,而通常這些作品都是流向一些實力藏家手中,面世的會越來越少,所以這類作品的未來市場行情穩中有升是必然趨勢。但要注意的是同一個大師的作品品質也有較大差異,導致價值或價格差別也會很大,所以即便是泰斗的作品也要遵循按質評價的原則。
(二)尋找處于價值洼地的作品
前面提到目前市場上過千萬的唯顧景舟一枝獨秀,能有數百萬成交記錄的當代大師作品也屈指可數,那么橫向比較能否尋找到更有比價優勢的作品、發現更好的收藏機會呢?實際上與顧景舟大師同時代的同樣有突出藝術成就、在紫砂行業中也同樣有著不凡影響的就有“紫砂七老”,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藝術風格,都有經典佳作流傳于世。前兩年筆者就曾經撰文提出“紫砂七老”中除顧景舟以外的其他藝術前輩的作品市場定位與顧景舟作品有相當大的差距,這就是一片未被挖掘的價值洼地,未來這些卓有造詣的紫砂藝術前輩們的作品價值一定會得到收藏界的重新認識——今年春拍中“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的作品創出650萬元的最新成就記錄,預示著這片洼地的價值發現趨勢已經開始顯現。在當代大師名家中,目前能創出過百萬乃至數百萬成交記錄的作品為數不多,而實際市場流通的作品多數在數萬元、十數萬元至數十萬元,這些大師名家由于身處大好時代,他們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未來的藝術成就會超越前輩,相信有心的紫砂收藏者會在這里面尋找到很好的收藏投資的機遇。
(三)挖掘有未來成長空間的潛力作品
無論是泰斗顧景舟還是當代老一輩造詣突出的大師名家,都是由年輕時經過幾十年的磨練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第一件突破千萬的“相明石瓢壺”和今春創出1495萬元成交新高的“寒汀石瓢壺”都是顧景舟大師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作品,也就是說制作這兩把壺時顧景舟只是個三十多歲的青年紫砂藝人,無論當時這兩把壺有多么的精妙,有誰會知道這兩把壺能在幾十年后的今天成為傳奇呢?這就給今天的紫砂收藏投資者一個最好的啟示:在當今的中青年紫砂藝術家群體里,未來同樣可能會成長出有非凡成就的藝術大家。而在挖掘這種收藏投資機會時,一方面要注重作品的品質,更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為人品質——作品的品質是評判作品價值的基礎,而包括作者的藝術才華、藝術個性、藝術思想、藝術品格、藝術精神以及社會影響、行業地位等在內的諸多綜合面貌都是決定作品未來價值評判的根本因素。所以,紫砂愛好者在實際收藏投資過程中,尤其是一些初期接觸紫砂的愛好者,可以先關注目前市場定位在數千元至一兩萬或數萬元以內的年輕紫砂藝人或藝術家的作品。而未來能有成長潛力的年輕紫砂學人,在現在的社會環境和行業環境下通常應該具備以下條件:有扎實的傳統基礎或專業功底、有高等文化教育基礎、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和思想,同時也要有良好的敬業精神以及對社會和行業都懷有較強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