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可心大師的藝術生涯中,除了自身在藝術傳承、藝術創新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時,在藝徒培訓、培育紫砂藝術傳人的工作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績。他毫無保留傳授技藝,以身示范,嚴厲嚴謹,用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影響后代。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培養出了一批如汪寅仙、潘春芳、許成權、李碧芳、曹婉芬、謝曼倫、王小龍、高麗君、范洪泉、倪順生、李芹仙等在當代紫砂藝術界極有藝術成就的大師或紫砂藝術名家,為當今紫砂藝苑的繁榮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朱可心大師受到后人稱道的不僅是他一生的藝術造詣和成就,他的一生高節,他一生秉持的高尚的藝德藝風更值得當今藝術家們去學習、去敬仰!
歷史上,紫砂業界門派之別,素來有之。朱可心大師胸襟寬廣,拋開門戶之見,一視同仁。這在當今藝術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易,特別是在資格、功夫、藝術見解上難分伯仲,難見高下的同輩藝人當中,這就更需要包容、更需要度量。朱可心大師用他的一生為當今紫砂藝人樹立了師之楷模。
朱可心大師受人敬仰的還有他的一生清風,淡薄名利。即使是到了晚年,依然清貧甘苦、勤儉樸實、不受利誘 、保持晚節。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紫砂藝術品首先在港臺地區受到青睞。朱可心作為當代制壺巨匠、花貨素飾器一代宗師,自然也成了港臺紫砂市場中令人注目的追逐對象。朱可心大師本來對自己的作品就極為嚴謹,早先的作品也已基本捐獻給了博物館。加上由于身體的原因,已到晚年的他就更少有作品流到市場。一些商人為了漁利,百般糾纏,欲用朱可心大師的印章制假,而他秉持磊落的品行不為金錢而折腰,到自己已無力做壺時讓家人當面將印章全部銷毀。這在紫砂市場中假冒、代工等現象時有耳聞的當今社會是尤為值得人們敬仰的風范。
從近兩年紫砂藝術品市場看,雖然今年保利春拍中朱可心大師的作品玉笠壺以67.2萬元創了他個人成交的紀錄,但從他的藝術造詣和藝術品格以及他對紫砂藝術界的影響,相信朱可心大師的作品價值還有很廣闊的認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