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之道,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即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你知道中醫養生之道有哪些嗎?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養生之道的知識吧!
相關常識
- 中醫養生之道調理身體
- 年輕的時候我們常常玩通宵也不會覺得累,可是現在每天都感到渾渾噩噩的,但是為什么我們身體好像都變遲鈍了呢?
- 中醫養生之道祛病延年
- 幾乎全部人都認同中醫的養生效果,那么,你知道中醫最經典的養生方法是什么呢?你知道中醫養顏又有什么好方法嗎?
- 中醫養生之道通暢氣血
- 中醫養生被廣泛應用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但是你知道中醫如何養生嗎?那么,中醫養生首要問題是什么嗎?該怎么做呢?
- 中醫養生之道與養法
- 中醫養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養生方法,它的好處有很多,但是我們中醫養生也是有很多的注意點,不能瞎養,要了解清楚。
- 中醫養生四原則護健康
- 養生是當今社會上一個非常時髦的健康話題,因為養生關系到每個人的壽命和身體的健康。那么,中醫是如何養生的呢?
- 中醫養生需堅持的習慣
- 中醫養生從古代就開始流傳,一直保持到今天,說明中醫養生的方法非常有效。那么大家想知道中醫養生在生活中的習慣嗎?
熱門文章
-
中醫養生 八旬老國醫的五臟養生法2014-06-03 10:14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醫行業也慢慢發展起來,也越來越多的人注重中醫養生。那您知道中醫的八旬國醫的五臟養生法嗎?您知道有哪些中醫養生之道嗎?今天小編就...
-
中醫知識 家中常備六味藥可解百憂2014-05-28 13:42現在我們每個家庭生活中都應該會經常備一些藥物吧,經常會備一些治愈感冒、腹瀉、頭痛等藥物。那您知道家中常備哪六味藥可以解百憂嗎?您知道中醫養生知識知識有哪些嗎?今...
-
中醫養生 推薦八個秘方解春困2014-03-20 09:28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到了生理上也會有所變化。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 春季養生 和保健的工作。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巧解春困的文章,一起來看看。 春天,人們常感...
-
中醫養生知識 警惕身體變壞7大預兆2014-02-18 17:46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身體越來越不堪重負,很多人覺得自己沒什么,但是你的機體內部正在磨損!接下來,就讓中醫告訴你那些身體小毛病所代表的疾病征兆吧。 中醫養生...
-
中醫按摩 冬季按摩11大穴健康長壽2014-01-19 09:38我們知道當我們勞累時,就會給自己按摩一下使自己全身放松、消除疲勞,這是按摩的神奇之處,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穴位,按摩這些穴位是,你會有想不到的驚喜哦。 ...
-
中醫養生 疏泄也是養生2014-01-15 09:14中醫在我國有悠遠的歷史文化,它富含豐富的養生保健經驗,在冬季這個滋補養生的季節更是運用到了中醫養生的知識,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中醫疏泄養生,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
-
中醫養生知識 人體四部位不能夠凍2014-01-13 16:44數九寒天正是冬季最為嚴寒的時刻,這時候稍不注意便會受凍,中醫有人體最不能受凍的四個部位,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人體四個部位不能凍,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
中醫養生 當代名中醫們的養生方法2014-01-06 12:41中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我國中醫養生的經驗很是豐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當代名中醫的養生方法,看看中醫們是如何進行養生保健的,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
-
中醫養生 選擇開心順氣食療2013-12-19 10:05中醫養生現在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中國幾千年的醫學文化底蘊在中國人心中是有一定地位的。那么冬季養生中醫是如何做的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中醫養生之選折開心順氣的食...
-
中醫養生美容 讓女人重走青春2013-09-30 13:01每個女人都想永遠停留在十八歲,那是一個靚麗逼人的年代,那是個純潔無暇的時期,但是容顏終會老去,但是可不可以讓美麗的容顏多停留一會,哪怕很短暫,中醫講解以補滋養,...
-
20130917養生堂視頻全集:周平安講養生保健知識2013-09-17 09:25養生保健知識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的,但是都沒有一個合理有效的方法,那么養生到底該怎么做呢?這個問題就讓專家周平安來為我們講解他的養生保健方法,今天他也來到了養生堂...
-
中醫養生 8個被忽視的養生方法2013-06-04 10:26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關于飲食,衛生,健康的養生方式很多,但是同樣還有許多被朋友們忽視的養生方法,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中醫述養生7矛盾2013-05-30 09:09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所以養生就成了大家保證身體健康的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中醫養生,中醫養生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接下來就一起跟隨小...
-
中醫養生 8個常見保健穴位受益終身2013-05-23 09:12穴位是我國傳統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部分,老中醫可以通過你身上的穴位治療各種疑難雜癥,而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小病小痛,并不需要去醫院治療,只要我們懂得穴位的位置...
-
中醫養生七法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2013-05-22 14:03中醫養生是什么呢?小編認為,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
精彩推薦
- 長壽的方法一直是人們永恒的追求主題,古代帝王為了長壽之路而煉丹經常是窮盡國本,時至今日,我們也在追求長壽之法。
- 現在針灸是很流行的一種新時代的養生方式,很多人選擇針灸去養生,但是你知道嗎?人體是存在很多的穴位的。
- 中醫是我國的國粹,中醫在調理、預防以及治療疾病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
中醫養生之道知識
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是天人相應學說,把人放在地球,宇宙一起來觀察他,氣候、環境、致病物質和人體。他是教人如何長壽的,所以你幾點睡幾點吃都是有定點的。
1、子時(23:00—1:00) 此時膽經最旺。我們要平躺在床上睡覺。
中醫理論認為:“肝之余氣,匯于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于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由此可見膽的重要性。有些人隨便切掉膽是輕率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
凡在子時前1—2小時入睡者,晨醒后腦清晰,氣色紅潤。反之,經常子時前不入睡者則氣色清白,特別是膽汁無法正常新陳代謝而變濃結晶,猶如海水中水份蒸發后鹽份濃而曬成鹽一般,開成結石一類病癥,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而“膽怯”。
子時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陽氣開始生發。《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膽”。取決于膽的生發,膽氣生發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子時把睡眠養住了,對一天至關重要。
奇怪的現象,我們晚上吃完飯以后,8、9點鐘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點就清醒了,所以現在很多人習慣11點以后開始工作。還有的人到了夜里11點總想吃點東西,在屋子里找點食,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這個時候恰恰是陽氣開始生發了,所以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最好在11點前睡覺,這樣才能慢慢的把這點生機給養起來,人的睡眠與人的壽命有很大關系,所以睡覺就是在養陽氣。
2、丑時(1:00--3:00) 此時肝經最旺。我們要在熟睡的狀態下。
“肝藏血”是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中醫理論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沒有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3、寅時(3:00—5:00) 此時肺經最旺。這是養肺的好時機。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后,將新鮮的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病的人反應尤為強烈。一般咳嗽總是在這個時間,最好不要管他,來充分咳出肺之廢氣。
4、卯時(5:00—7:00) 此時大腸經最旺。這時早起活動一下方便排便。肺氣足了才有大便。
“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將充分的新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5、辰時(7:00—9:00)此時胃經最旺。人在早七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干,重則唇裂或生瘡。這時候吃早飯,就是要補充營養。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說吃早飯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早飯吃多了是不會發胖的。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飯就如同“春雨貴如油”一樣金貴。
6、巳時(9:00—11:00)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紅潤。唇白標志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志寒入脾經。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邊是一個卑,就像古代的一個燒火的丫頭,在旁邊加點柴,扇點風什么的。在五臟六腑里,脾就像個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們五臟六腑這個大宅門就都不舒服了,就會得所謂的富貴病,比如說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體出現消瘦、流口水、濕腫等問題,都屬于脾病。
7、午時(11:00—13:00)此時心經最旺。“心主神明,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于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時(13:00—15:00)此時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送至脾。小腸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
心和小腸相表里。表就是陽,里就是陰。陽出了問題,陰也會出問題,反之同樣。心臟病在最初很可能會表現在小腸經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兩點多鐘就會胸悶心慌,可到醫院又查不出心臟有什么問題。因為小腸屬于陽,是外邊。外邊敏感的地方出了問題,里邊的心臟肯定也會出現問題。
熱點推薦
- 身體的中醫養生法
- 中醫在現在的醫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醫的理論在很多時間依然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