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注重養生之道,養生不僅僅是老年人專有的代名詞,養生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追尋的,健康養生是一門學問,通過健康的養生來獲得身體的健康,那么,健康養生有哪些知識呢?中醫健康養生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健康養生的知識吧!
相關常識
- 健康養生改變生活方式
- 現在生活是屬于一種快節奏的,很多人感覺快節奏的生活的很好,但是很多的生活方式卻是不健康的長久下去對身體有害的。
- 一生必做的健康養生計劃
- 人的一生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過的充實快樂健康就是最好的,所以人的一生健康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每一個人的心愿。
- 健康養生改掉13個壞習慣
- 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往往會決定了我們健康問題,但是這些小細節往往會被我們給忽略了,那么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壞習慣呢?
- 健康養生不要吃5種食物
- 養生其實也是一種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的方法以及科學的方式,這樣你的養生才會有效果,你覺得呢?
- 健康養生始于足下
- 有的時候,忙碌了一天,我們的身體會感到很疲勞,很多人喜歡按摩腳部穴位來消除身體的疲勞,因為我們的腳部有很多穴位。
- 健康養生不要做十件事
-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會因為不注意的生活習慣導致自己觸犯了一些霉頭。健康養生的知識都要了解。
熱門文章
-
魚刺卡喉怎么辦 被魚刺卡喉這樣做太危險2017-02-08 10:21很多朋友喜歡吃魚,但是卻因為不會吃而放棄了這一美食,畢竟如今因為吃魚被卡喉嚨的朋友真的太多了。雖然在民間也有很多應對魚刺卡喉嚨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真的管用嗎...
-
養生常識 關節疼痛堅持吃它比藥膏好幾十倍2017-02-08 10:00一到雨天或者是陰天,很多有關節炎的朋友就很頭疼,關節不活泛,這可如何是好?他們也曾想過很多方法去治療關節,但是都不見好。究竟如何治療關節呢?近日,網上流傳一...
-
養生常識 80%的人不知枕頭放它可治病2017-02-07 10:24如今的人,因為工作和生活習慣的問題,會引得一身的小毛病,雖然這些只是小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是會變嚴重的。而有個方法可輕松緩解,那就是在枕頭里放黃豆,...
-
健康養生 每天常做這件事比癌癥還可怕2017-02-06 10:25睡眠的好壞,決定一個人第二天的狀態,因此,如何擁有好睡眠是關鍵。睡眠,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很多實驗也證明了睡眠對于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如今還...
-
養生常識 這個動作每天半小時甩掉一身雜病2017-02-04 09:58如何養生,是很多人如今都在討論的事情,古代先賢也留下了很多健身的方法,比如五禽戲、八鍛錦、太極拳等,但是這些對于一般人來說,操作性很強,實施起來比較有困難,...
-
健康養生 早春吃這寶身強體壯不被病擾2017-02-04 09:35都說一年四季在于春,在這個時節,人們就該積極的關注養生常識,知道早春吃什么可以健康養生。那么大家知道早春吃什么好嗎?知道在這樣萬物復蘇的時節應該吃什么嗎?今...
-
立春養生 立春做好這件事百病不纏身2017-02-03 09:32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個時候,萬物欣欣向榮,人們也應該順應自然,了解一些養生常識,健康養生,那么立春養生需要注意哪些相關注意事項呢?人們應該...
-
春節養生 注意這8點健康過年2017-01-28 09:12春節期間,大家都會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但是春節養生也是不能忽視的,我們為大家在八個方面提了一個健康醒。希望在春節這幾天,大家不要忘記健康養生,為了自己的健康...
-
如何養背 養好身體這一處多活好幾年2017-01-24 10:02很多時候人們注重養生,保養臉部、保養雙手、保養腳、保養很多地方卻不知道要保養一下自己的背部,殊不知保養背部其實也是一個大工程,而且養好自己的背還能幫助人們更...
-
健康養生 這些食物的脂肪遠比想象的多2017-01-23 09:36又將是一年春節,小伙伴們又開始了各種擔憂,畢竟這樣的時候長肉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有的小伙伴會說,她可以選擇一些不含脂肪或者脂肪含量少的食物,卻不知道她所認為的...
-
養生常識 身體這處青筋暴起竟說明肝壞了2017-01-22 10:01在我們的身上,到處都是會看到浮在身體表面的青筋,而有的時候,人們也會發現青筋暴起的情況,那么這是為什么呢?有專家表示,通過這些青筋我們還可以看出病情,如果身...
-
養生保健 男女一旦過了40歲這事不得不防2017-01-14 16:24男女一旦過了四十歲一定要注意什么事情呢?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忽視對身體的保健,那么,你知道養生保健要注意什么呢?疾病預防的方法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健康養生...
-
小寒吃什么 小寒吃它暖胃消寒健康過冬2017-01-05 18:07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不同的飲食風俗,而不同的節氣吃不同的食物對人們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那么在這個小寒節氣,我們又有什么飲食可以幫助人們呢?不同地方的小寒習俗都...
-
鹽的妙用 鹽搓身體這幾個地方簡直爽呆了2016-12-30 11:09鹽搓身體什么地方簡直爽呆了呢?在生活中,食鹽是我們常用的調味料只要,那么,你知道食鹽的功效有什么嗎?鹽的妙用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健康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
養生常識 從指甲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2016-12-29 09:41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當人們身體出現一些癥狀的時候就是在提醒人們自身的健康狀況,近日,總發現會長倒刺,為此特地查了下,發現竟是因為消化不良,缺少蛋白質或維生素C...
精彩推薦
-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許多人越來越忙碌,從而喪失了活力。其實,經常吃一些食物可以幫助人們增添活力,讓你健康養生。
- 養生一直是很多男士關注的話題,那么男性應該怎樣健康養生呢?不要著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男性健康養生知識。
- 嚴寒的冬季即將過去,即將迎來春暖花開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里大家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春季養生食譜。
健康養生知識
健康養生小常識
多喝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開水,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蜂蜜。夏天人的體能消耗特別快,蜂蜜可以快速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頭發、骨骼、牙齒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像蜂蜜水、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都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飲食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熱天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
甘涼清潤的食物:小麥、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馬鈴薯、白菜、萵苣、龍須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養胃、滋陰補氣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紅柿、胡蘿卜、雞蛋、蘋果、牛奶、葡萄、蓮子、桑椹、蛤蜊,鵝肉、青魚、鯽魚、鰱魚、大麥粉等。祛暑利濕、清熱解毒的食物:綠豆、蠶豆、赤小豆、黃豆、生蘿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薺、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絲瓜、黃瓜、甜瓜、苦瓜、菊花、荷葉、茶水等。
補鉀
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癥候。
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補充鹽分和維生素
人體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鈉損失比較多,故應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可飲用一些鹽開水,以保持體內酸堿平衡和滲透壓相對穩定。
營養學家還建議: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能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各2毫克,鈣1克,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體健康。故在夏日應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臟、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水果汁。
福自“苦”中來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熱天適當吃些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欲、健脾利胃。
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涼拌又能肉炒、燒魚,清嫩爽口,別具風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此外,苦菜、茶葉、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選用。應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過量,否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
勿暴飲暴食,少食冷飲
夏季暑熱,腸胃功能受其影響而減弱,因此在飲食方面,就要調配好,有助于脾胃功能的增強。細糧與粗糧要適當搭配吃,一個星期應吃餐粗糧,稀與干要適當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面食、豆漿,中餐吃干飯,晚上吃粥。熱時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可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但雪糕、冰磚等多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不可食之過多。大部分飲料的營養價值不高,也少飲為好。
中醫專家、營養保健師都認為,夏日可以多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
苦瓜:現代醫學發現,苦瓜內有一種活性蛋白質,能有效地促使體內免疫細胞去殺滅癌細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苦瓜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顯著降低血糖的作用,被營養學家和醫學家推薦作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苦瓜既可涼拌又能肉炒、燒魚,清嫩爽口,別具風味。
綠豆: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本草綱目》里記載: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臟、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綠豆粉解諸毒、治瘡腫、療燙傷;綠豆皮解熱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酒、解毒。但要注意的是,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又因綠豆性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熱點推薦
- 健康養生補冬原則
- 隨著冬天的到來,天氣越來越寒冷,人們在生活方面的養生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