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氣溫驟減,這時的身體很容易被寒氣侵入,中醫認為:“十病九寒”,很多人在入秋之后,總是覺得身體欠安,這和體寒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存在寒氣過重的情況呢?
當體寒過重時,直觀的反應是在人的外觀上,此時人的面色將變得暗沉,無血色;身體會出現浮腫,下肢情況尤甚。
再者,人的生理規律和精神狀態都會出現異樣;首先,在精神狀態上,人會感到精神萎靡、疲憊不堪。生理規律也會慢慢出現變化,渾身常感到疲軟無力,四肢冰涼;睡眠質量下滑,失眠多夢時又發生;夜尿增多,起夜頻繁;很多女性,會出現月經量少、推遲、痛經等情況。
以上這些表現都是體寒的重要特征,當你有其中的癥狀表現時,一定要及時調理,祛除體寒,不給任何疾病可乘之機。
在對身體進行調理之前,我們很有必要知道寒氣都是通過哪些途徑進入體內的,再對這些源頭進行阻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寒氣入侵人體主要有三種途徑,首先在飲食上,食用過量生涼、甜膩等食物,它們會在體內淤積,化為濕寒。
再者,環境也是重要原因,在氣溫驟降的時候,不能及時增加衣物,讓身體長時間暴露在冷空氣中,這會給外寒侵入帶來可乘之機。
后,不生活習慣也會增加體寒,如貼身的衣物或被褥,未經常晾曬;洗頭、淋雨后未及時擦干身體;常常光腳在涼地板上走動;作息不合理常常熬夜等等,這些習慣都會造成體寒過重。
因此,我們只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就能有效的預防體寒過重的情況出現。除此之外,今天還為大家推薦幾種祛寒的中醫按摩法,方法簡單,效果顯著。
在我們腹部兩個祛寒暖身穴位,分別是位于肚臍正下方兩橫指處的氣海穴,與四橫指處的關元穴。雙手合十,覆在這兩個穴位上,反復揉搓二十分鐘左右,直至腹部發熱。
其次,按摩足三里穴和涌泉穴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蓋眼下三寸處;涌泉穴位于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處,對這兩個穴位進行按壓、揉搓,直到發熱。
“體寒”是中醫的一種說法,用中醫的方式進行調理再合適不過,經常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一定能起到祛寒暖身的作用。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