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08年的奧運會之后,拔罐,這種保健方法火遍大街小巷。經常看到一些人,尤其是女性,脖子上、后勁、背部、肩膀等部位出現拔火罐的印記。
而說起中醫保健方法,就必須涉及到洗澡這一個問題。因為在中醫里不管是針灸、艾灸、拔火罐、三伏貼等,結束之后都需要堅持一天或兩天不洗澡。
為什么保健之后醫生不讓洗澡呢?
第一,為了避免受涼。因為不管是拔火罐還是艾灸,都在溫熱的條件下進行,毛孔大開,洗澡容易導致著涼、感冒等現象。
第二,拔火罐之后皮膚是處于一種被傷害的情況,抵抗力非常脆弱,洗澡容易引起皮膚感染。
第三,為了提高功效。拔火罐是為了打開毛孔,減少寒氣的趁虛而入。
拔罐幾個基本作用
1.促進炎癥的消失。拔罐操作的原理是利用負壓將罐吸附在皮膚上,在這種負壓的情況下,造成皮下的毛細血管破裂,刺激身體進行組織、重建,從而能夠讓炎癥消失。
2.緩解肌肉酸痛、拉傷、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
3.拔罐的心理安慰作用,讓患者認為拔罐起到治療的功效。
不管是從中醫角度還是從西醫角度,拔罐過后都不適宜立刻洗澡。具體多久可以洗澡,要視情況而定。
第一,在皮膚無破損的情況下,拔罐過后3-8小時就可以洗澡了。
第二,在皮膚出現水泡、破皮、出血的情況下,建議48小時之后再洗澡。因為皮膚破損,再接觸的水,容易發生感染。而且,拔罐后皮膚出現破損,應當先就醫治療。
第三,拔罐后不宜洗冷水澡。容易發生著涼、感冒。
拔罐其他注意事項
1.拔罐時要注意保暖,因為背部的暴露,稍有不慎便容易感冒。
2.施罐者要注意衛生,因為拔罐會導致皮膚破損,衛生做不好,容易引起皮膚感染。
3.防止暈罐,暈罐現象也大有存在,暈罐一般會表現為惡心、出冷汗、臉色蒼白等,而一旦出現暈罐,應該停止拔罐,讓患者休息,必要時就醫。
4.拔罐時間不宜過長,反復、長時間在同一位置拔罐,會令皮膚出血、出現水泡。好能夠控制在10分鐘以內。
5.特殊人群不易拔罐,過敏、皮膚患病期間、飽食或饑餓狀態下、有出血性疾病、經期、孕婦、高血壓患者等。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