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乏力、還經常氣喘,但是一到醫院檢查卻沒毛病;
身體莫名其妙的抵抗力差,還經常感冒、咳嗽、拉肚子;
女性經常面色蒼白、畏寒怕冷、身體虛胖。
其實這些都是氣虛惹的禍,我們僅僅知道氣虛還不夠,只有知道哪個臟腑氣虛了,才能夠對癥下藥的補氣。
3分鐘看懂6種氣虛問題
1.心氣虛
心氣虛大多因為久病不愈、長期身體虛弱、年齡大身體衰老等原因導致。
一般表現為心悸、胸悶、氣短、乏力、出汗多、面色蒼白、舌苔白等,一旦過度勞累或運動量過大,這類現象會加重。
滋補方法:補心安神。可以選擇黨參、白術、酸棗仁、甘草、茯苓等中藥材,煲湯或泡茶。
2.肺氣虛
肺氣虛主要是因為肺功能減弱引起,長期咳嗽、慢性肺病、吸煙、長期營養不良等都可能導致。
主要表現為咳嗽無力、吐清痰、說話聲音小、容易感冒,冬季容易發生鼻竇炎,秋季容易干咳,平時皮膚容易干燥、瘙癢。
滋補方法:補益肺氣,秋冬季節注意滋陰潤肺。可選擇西洋參、白木耳、百合、山藥、黃芪等藥材。
3.腎氣虛
形成腎氣虛主要由于年事高、長期生病、飲食失調、勞累、不注意保暖等引起。
腎氣虛會變現為腰膝酸軟、乏力、畏寒、夜尿多,女性會有月經不調、黃褐斑等問題。
滋補方法:補腎固腎。可以選擇枸杞子、菟絲子、桂皮、山藥、五味子等,用于制作藥膳或泡茶飲。
4.脾氣虛
多因為飲食失調、過度疲勞、思慮過多或身體其他慢性疾病引起。
表現為腹脹、食欲不振、飯后腹脹、拉肚子、身體虛胖、皮膚萎黃、沒有精神,有時會表現為身體消瘦。
滋補方法:健脾益氣。可食用茯苓、白術、山藥、薏米仁、蓮子、扁豆等食物。
5.陽氣虛
導致陽氣虛的原因很多,如先天不足、飲食生冷不忌、穿著過少、長期服用寒性藥物、過度疲勞等。
常常表現為的手腳冰涼、四肢麻木、氣短、拉肚子、頭或四肢顫抖、經常出現黑眼圈等。
滋補方法:補腎助陽。食用熱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藥材可選擇當歸、干姜、肉桂等。
6.陰虛
在中醫里一般沒有陰氣虛這種說法,通常指的是陰虛或氣陰虧虛。
陰與陽相對,當陰虛時,身體陽氣就相對旺盛,從而容易表現吃“熱”、“上火”等現象,如怕熱易出汗、頭暈心煩、口干舌燥、臉頰暗紅、喜歡吃冷飲等。
滋補方法:益氣養陰。可以選擇食用綠豆、豆腐、梨子、百合、山藥等性味甘涼的食物。另外避免辛辣、性熱的食物,如火鍋、油炸、爆炒、燒烤類。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