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調方法
按摩方法
按摩調養身體的基礎理論是中醫里的臟腑和經絡學說,通過按壓或搓揉人體的表面肌膚,達到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目的。
首先,按摩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和促進經脈通暢。現代人群在工作時常會出現久坐和久立現象,影響了氣血運行。
其次,按摩可以緩解肌肉壓力和提高身體的靈活性,按摩可以讓不良姿勢導致的肌肉酸痛得意緩解,同時提高人體的肌肉、結締組織、韌帶和關節活動的靈活性。
艾灸方法
艾灸主要是通過點燃艾條,與人體的局部皮膚接觸,起到溫熱刺激的目的。這種溫熱刺激可以使人體的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液的循環,以起到治病養生的目的。
在中醫看來人體的經絡遍布全身,當人體的局部或整個身體出現氣血不暢或經絡受阻時,通過艾灸一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經絡以及調和氣血的作用。
所以,艾灸又是中醫里的治病手法之一。
拔罐方法
傳統醫學認為當外界的濕氣、寒氣入侵人體,不僅會導致疾病的出現,還會影響經絡中氣血的運行受阻,繼而容易發生疾病。
而拔罐可以將體內的濕氣、寒氣透過皮膚拔出,起到排除病邪的作用。而且通過拔罐還可以讓人體的氣血暢通,強健身體。
運動方法
長期不運動會導致人體的氣血運行受阻,如中醫里提到的久臥傷氣便是這個道理。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經絡的通暢和氣血的運行,同時中醫里有“動則生陽”這一說法,說明運動對于經絡的暢通和氣血的運行有促進作用。
結語:中醫認為人體分布的經絡是相互聯系,并起到溝通表里的作用。而當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時候,那么疾病也就容易發生。上文我們提及了經絡不暢的表現以及促進經絡暢通的方法,如果你也想少生病,那么請注意保持經絡的暢通吧!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