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濕熱型
主證:月經周期多提前,或先后無定,經期延長,經色暗紅,量或多或少,質粘膩,可有臭穢,平時帶下量多,色黃白,小腹疼痛,胸悶嘔惡,口膩納呆,小便黃短,大便爛,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調經。
中醫針灸治療月經不調
1、經早
治法:清熱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土穴、關元、三陰交、血海
配穴:實熱證者,加太沖或行間;虛熱證者,加太溪;氣虛證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經過多者,加隱白;腰骶疼痛者,加腎俞、次髎。
操作:關元、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法,血海用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氣虛者針后加灸或者用溫針灸。
方義: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熱和血,調理沖任。關元屬任脈穴,為調理沖任的要穴。血海清瀉血分之熱。三陰交調理肝脾腎,為調經之要穴。
2、經亂
治法:疏肝益腎,調理沖任。以任脈及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關元、三陰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門、太沖;腎虛者,加腎俞、太溪;胸脅脹痛者,加膻中、內關。
操作:肝俞用毫針瀉法,其余主穴用補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方義:關元補腎培元,通調沖任。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能補脾胃、益肝腎、調氣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氣之作用。
3、經遲
治法:溫經散寒,和血調經。以任脈及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氣海、三陰交、歸來
配穴:寒實證者,加子宮;虛寒證者,加命門、腰陽關。
操作:氣海、三陰交用毫針補法,可用灸法。歸來用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溫針灸。
方義:氣海可益氣溫陽,溫灸更可溫經散寒。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可調補三陰而和血調經。歸來為足陽明經穴,可調理氣血而調經。
月經不調是經期女性常見的癥狀,月經周期改變、月經顏色改變、月經量改變、月經推后、月經提前等都是月經不調的常見表現。專家表示,月經不調不僅影響女性的正常工作與學習,而且對女性的健康也造成了影響。那么,月經不調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