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很多人都驚喜的事情。相信很多孕媽媽在知道自己懷孕了之后,會從生活各個方面都開始小心翼翼重視起來。避免流產情況的發生。但是有的人或許因為體質的原因,非常容易造成流產。去醫院檢查,會被診斷出習慣性流產。今天就來研究一下,什么是習慣性流產。習慣性流產有哪些癥狀?習慣性流產的原因?習慣性流產的預防方法,習慣性流產的注意事項。一起來看一下吧。
什么是習慣性流產
懷孕沒有到20周,胎兒的體重還沒有達到500g的時候就終止了,被稱為流產。自然的流產連續發生了3次以上,每次流產都發生在同一個妊娠的月份,就被稱為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通常會經歷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或完全流產幾個階段。早期僅可表現為陰道少許出血,或有輕微下腹隱疼,出血時間可持續數天或數周,血量較少。一旦陰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檢查宮頸口已有擴張,甚至可見胎囊堵塞頸口時,流產已不可避免。如妊娠物全部排出,稱為完全流產;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殘留在子宮腔內時,稱為不全流產,需立即清宮處理。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一、生育太晚造成習慣性流產。有很多夫妻不想太早的要孩子,想著奮斗幾年再生孩子。等他們想生孩子的時候卻發現非常難懷孕。變成了習慣性的流產。隨著年紀的增長,和很多現在社會的環境,對身體的影響也很多。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比如服用避孕藥過多吃。人流過多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這種情況。
二、從醫學上來看免疫性因素、遺傳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內分泌性因素、解剖因素等,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當然還有其它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因素。
免疫因素是指胚胎與母體間存在復雜而特殊的免疫學關系,使胎兒不被排斥,若母兒雙方免疫不適應,可引起母體排斥胚胎而致流產。遺傳因素是指父母與胎兒染色體異常。感染性因素是指母體多種微生物感染。內分泌因素是指內分泌系統不協調導致流產。解剖因素是指解剖因素引起的流產一般發生于極早期或中孕期,宮腔狹小、血液供應不足和宮腔內環境不良為主要原因。
根據以上介紹一般來說習慣性流產宏觀方面的原因大多為孕婦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畸形、子宮發育異常、宮腔粘連、子宮肌瘤、染色體異常、自身免疫等。出現習慣性流產的女性必須及時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子宮或生殖器官的疾病,好夫妻雙方都能進行檢查,檢查夫妻的染色體是否有問題。
習慣性流產的預防方法
再懷孕之前,要做詳細的孕前檢查是很重要的事情。在懷孕的早期,要避免一切對胎兒不利或者敏感的因素。避免藥物、放射線、化學物品的侵害。還有細菌、病毒的感染。同時還要補充各種營養物質,保持身體內的內分泌激素的穩定。
①計劃在適孕年齡生產,不要當高齡產婦或高齡產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