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抗瘧藥超劑量使用可引起巨幼紅細胞貧血,對寶寶來說,也會造成貧血、頭發(fā)稀疏、面色發(fā)黃等巨幼紅細胞貧血表現(xiàn)。
二、抗生素
平時常見的是媽媽感冒或有炎癥時使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目前仍然比較普遍而嚴重,會引起過敏反應、耐藥性等一系列問題。一般傷風感冒很多人就用抗生素治療,這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可引起許多不良反應,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增加合并癥,延長病程。
哺乳媽媽大量或長期使用光譜抗生素,由于體內敏感細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及真菌即會乘機大量繁殖形成二重感染,其中尤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為多見,這會增加寶寶患鵝口瘡的機會。
哺乳媽媽長期使用抗生素,抑制了腸內有助消化的益生菌,如雙歧桿菌的繁殖,從而導致寶寶消化不良、菌群失調性腹瀉。因此哺乳媽媽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必須引起注意并設法加以制止。
三、維生素
人體對于藥物的需要大都有一定限度,例如維生素,每日需要量并不大,一般從日常膳食中即可得到充分供應。只有需要維生素量較大的兒童、孕乳婦或吸收功能發(fā)生障礙的病人如慢性腹瀉者,才需要適當?shù)难a充維生素。
不合理使用維生素,不僅造成藥物的浪費,而且還可能引起維生素之間的不平衡,影響機體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中毒。寶寶吃奶也跟著受害,長期處于維生素不平衡狀態(tài),會導致生長發(fā)育不正常。
四、中藥
有些媽媽認為使用中藥比西藥安全。中藥雖然相對比西藥的毒副作用要小些,但是也有毒劇藥,如果服用不當一樣會引起不良反應。
有報告指出因長期輪換服用朱砂安神丸、活絡丹、補心丹等而引起汞中毒的病例,這是由于這些中成藥內都含有朱砂(汞化合物),長期食用引起了蓄積中毒。寶寶長期從母乳中獲得這些毒素,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tǒng)及造血系統(tǒng)的發(fā)育,嚴重的會引起中毒。
五、新藥
一些新藥由于臨床經驗不足,對于其毒副作用觀察及了解不夠,更容易發(fā)生嚴重不良后果。所以要先參閱藥物說明書,還要注意對寶寶健康的遠近期影響。
六、補藥
對于中藥補益藥,人們往往認為“有益無損”,多服一點無妨,尤其是在喂奶期間,補補對寶寶有好處。殊不知,是藥三分毒,完全無毒性的藥物是很少的。即使是滋補藥人參,服用過多過濫,也會引起不良后果。
人參雖可益氣健脾,但如長期過量應用亦可引起腹脹、食欲減退,出現(xiàn)失眠、易激動等現(xiàn)象。寶寶是稚陽之體,媽媽可別只顧補自己了,卻害了寶寶哦。
總結:媽媽在照顧好寶寶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哦。因為媽媽的健康也深深的影響著寶寶的健康哦!媽媽要記住,自己吃的每一口都會化為乳汁給寶寶吃的。所以,哺乳期的媽媽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