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順產的產婦生完孩子時候是有惡露產生的,這些惡露一定要及時排除干凈,不要殘留在體內,那么剖腹產后有沒有惡露呢,剖腹產后惡露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剖腹產后有沒有惡露
雖然每個產婦都有惡露,但每人排出的量是不同的,平均總量約為500~1000毫升。各產婦持續排露的時間也不同,正常的產婦一般需要2~4周,少數產婦可以持續1~2個月。
一般情況下,惡露在產后3周左右干凈。
如產后2周惡露增多且紅,有臭味,可能是子宮復原不佳或子宮內胎盤、胎膜殘留,還可能有細菌感染。但每個產婦的個體差異較大,惡露量的多少和持續時間不盡相同,也有少數產婦惡露到1個月左右才干凈。
剖腹產后惡露時間長短,雖然較順產要長些,也與子宮恢復情況密切相關,如果時間過長,且仍有血塊或化膿物出現的話,則表明子宮復原不良,有宮腔感染的可能,應及時去醫院做B超檢查。
隨著子宮內膜的脫落、修復,產后有由血液、組織和粘液混合的陰道排出物,稱惡露。正常情況下,惡露隨時間推移呈下列變化:
1、紅色惡露
紅色惡露又名血腥惡露,這是產后第一天到第四天內排出的分泌物,產后1周內出現。
量多,色鮮紅,血液、小血塊及壞死蛻膜組織,有血腥味。壞死蛻膜含有大量漿性惡露:產后1~2周內出現。量較前少,色淡紅似漿液,內含少量血液,較多的是壞死蛻膜組織、宮頸粘液、陰道排液及細菌。
2、漿液性惡露
漿液性惡露又叫淡紅色惡露,惡露呈淡紅色,其中含有少量血液、黏液和較多的陰道分泌物,還有細菌生長。在產后4~6天左右排出。
3、白色惡露
白色惡露是在產后一周后排出的呈白色或淡黃色的惡露。產后2~3周內出現。量更少,粘稠而色白或淡黃,形狀如白帶,較白帶要多,含有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
剖腹產后惡露不盡怎么辦
雖然,產后惡露是媽媽們的必經階段,但如果順產后惡露持續兩周以上、剖腹產后惡露持續四周以上,且仍然量多、鮮紅,就是產后惡露不絕的現象,是需要治療的。那么,剖腹產后惡露不盡怎么辦?
1、女性在產褥期的抵抗力比來月經時還要低,分娩后新媽媽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以防發生病菌感染導致產褥熱。
2、產后惡露期中的媽媽們每4至6小時要更換一次衛生墊,每天用清潔的水洗澡,但不需要特別沖洗陰道。
3、分娩后子宮內膜修復的42天內應該避免性生活,因為這段時間內子宮頸仍然非常脆弱,容易會造成宮內感染、出血。
4、新媽媽所在的房間要注意空氣流通。因為在這個時候,女性體內血液循環比正常水平上升了40%,體內新陳代謝加快,明顯的標志就是多汗。如果一味捂著不通風,容易引起感冒。
5、惡露現象如果超過42天一定要及早到醫院治療。一般來講,只要通過檢查找準了惡露的原因,及時治療會很快痊愈。
相反,如果惡露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或治療不及時,再加上產褥期女性身體抵抗力較差,有時可能會引發產褥期嚴重感染或慢性盆腔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