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發燒時,要及時找醫生看,請醫生鑒別是正常的吸收熱,還是感染發熱。如果還發生腹痛、下墜疼痛等都要及時找醫生檢查,不要延誤病情。
產后營養:多吃蔬菜水果
產后第一天應該吃些稀軟但有豐富營養的食物,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像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幫助。
總之要葷素搭配,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痛的產婦更要繼續服用鈣片。為了保證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
產后運動:坐一坐,走一走
很多媽媽在產后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可不好。其實,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后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后24小時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于體力的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這就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潴留,并可能導致血栓形成。
因此,如分娩順利,產后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下床,適當活動。產后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后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并且產后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這有助于形體恢復。
產后心態:角色的轉變
生完寶寶成為母親,社會角色發生轉變,一定要盡快適應。要理智的清醒的對待自己,對待寶寶。首先不能任性,所有的事情一定從寶寶出發,母乳喂養時寶寶可能因為含接乳頭的姿勢不對,造成乳頭皸裂,這不是寶寶的錯,是我們沒有掌握好喂寶寶的姿勢,所以要調整,堅持母乳喂養。寶寶是自己的,自產的母親恢復很快,要盡快下地活動,盡快自己侍弄寶寶。千萬不能把寶寶交給月嫂,這樣會耽誤母乳喂養,耽誤親子關系的建立,耽誤寶寶一生安全感的建立。
有些新媽媽因為寶寶的性別和自己預想的不同;因為自己不會帶寶寶;因為產后子宮收縮的疼痛;因為家人照顧不周等等會出現抑郁情緒,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寶寶,對待家人,克服抑郁情緒樂觀面對周圍的一切。
產后48小時其它護理
其實媽媽在產后的第一天還有不少事要注意。
1、體力恢復
分娩過程耗盡了新媽媽的體力,因此,第一天重要的還有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母親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寶寶換尿布,寶寶一哭鬧,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母親應爭取時間休息。
剛剛生完寶寶,一切都是新鮮的,尤其是經過千辛萬苦帶到世界上來的這個寶貝,怎么看都看不夠。但是休息,恢復體力是重要的,來日方長,寶寶什么時間看都可以,但一定知道休息好了才有精力照顧寶寶。
2、心臟不適
在產后24-28小時內,常會有產婦感到心慌、胸悶、不能平臥、氣急等。這是因為妊娠時,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子宮也跟著增大,從而使得橫膈上升,將心臟推向上方。而在妊娠期間,心臟的工作量逐漸加大,心臟會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等到了臨產時,每一次子宮收縮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胎兒娩出后,胎盤排出,子宮又驟然縮小,原來與胎盤建立起來的血循環也一下子停止,這時子宮內的血液突然都進入母體的血循環。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對新媽媽心臟的嚴峻考驗。因此,產后媽媽如果發現心臟不適等異狀,一定要及時告訴醫生。
3、拒絕探視
現在誰家生完寶寶,媽媽爸爸、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親朋好友,都堆在產房門口,當產婦和寶寶出來,爭相一睹產婦和寶寶的風采。其實這時產婦是虛弱的,寶寶是稚嫩的,應該拒絕這么多人圍觀,只有丈夫和1-2個親屬就足矣。太多人產婦休息不好,還容易有細菌病毒的感染。其他人等產婦回家或出滿月再看望也不遲。
結語:產后是新媽媽調養的佳時期,因此,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月子做不好很容易落下病根的。以上分享了有關產后如何護理以及產后護理的技巧,希望通過本文的分享能夠幫助到新媽媽們,祝你們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