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孕婦能感覺到的胎動,初出現在下腹中部,常有幾種不同的類型。
1.妊娠早期的胎動
超聲所見到的妊娠早期胎動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妊娠7~8周時,可見到胚芽有輕微的波紋狀運動;9周左右出現小的抽動;9周后更明顯;9~10周之間可見到較強的抽動;10周以后則出現飄動、浮動及跳動等較強的運動。
2.妊娠中期以后的胎動
類型更多,如驚跳、全身運動、孤立的上肢或下肢運動、屈伸頭部、轉頭、轉身、伸展、張口、手觸臉部及打呃、打哈欠、吸吮、吞咽等。這些運動,在妊娠13~15周達高峰,17周后逐漸減少。
3.足月后的胎動
接近足月后,尤其是38周以后,較大幅度的全身運動更少,僅能觀察到眼的運動、張口、手的活動及呼吸運動等。
正常明顯胎動1小時不少于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為30~40次以上。但由于胎兒個體差異大,有的胎兒12小時可動100次左右,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即證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如果12小時胎動少于10次,則表明胎兒有危險,在子宮內有缺氧現象。
在妊娠28周后,胎動部位多在中上腹,很少出現小腹下部。如果小腹下部經常出現胎動,則可視為異常,表明胎位不正常,多為臀位或橫位,容易造成分娩困難,應及時就診。
孕期飲食注意事項
合理全面的營養
提供胚胎各器官發育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同時還應考慮"早孕反應"的特點,適合孕婦的口味。
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孕早期胚胎的生長發育,母體組織的增大均需要蛋白質,是胚胎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蛋白質、氨基酸缺乏或供給不足能引起胎兒生長緩慢,甚至造成畸形。同時早期胚胎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必須由母體供給,因此應從膳食提供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每天不少于40g,才能滿足母體需要。如果不愿吃動物性食物者可以補充奶類、蛋類、豆類、硬果類食物。
適當增加熱能的攝入
胎盤需要將一部分能量以糖原形式貯存,隨后以葡萄糖的形式釋放到血液循環,供胎兒使用。胎兒能夠利用的能量也主要以葡萄糖為主,母親應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入量,保證胎兒的能量需要。每天至少攝入150g以上的碳水化合物,以免因饑餓而使體內血液中的酮體蓄積,被胎兒吸收后,對大腦的發育將產生不良影響。脂肪用量也不能過低,以防止脂溶性維生素不能被吸收。
確保無機鹽、維生素的供給
為了補充足夠的鈣質,應多進食牛奶及奶制品,不喜歡喝牛奶的人可以喝酸奶、吃奶酪或喝不含乳糖的奶粉等。嘔吐嚴重者應多食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以防止發生酸中毒。
應注意少量多餐
食物烹調清淡,避免食用過分油膩和刺激性強的食物。
孕期不要節食
懷孕期間節食對你和你發育中的寶寶都會有潛在的危害。許多減肥方法都可能會導致你缺鐵、葉酸以及其他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請記住,體重的合理增加是健康懷孕的好標志之一。
不吃生魚壽司、生牡蠣等食品
生海鮮(例如牡蠣、沒煮過的壽司),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或軟奶酪、肉醬,以及生的或半熟的肉類和家禽都不應出現在孕期飲食中。
結語:看了上述的內容,大家應該對胎動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知道了懷孕多久才會有胎動,知道了胎動到底是什么感覺,也知道了太懂得規律和變化。每個女性在懷孕期間都是很脆弱的,因此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小寶寶的安全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