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產后護理方法有哪些
一、如何進行產后傷口護理
產后媽媽們都希望分娩時產生的傷疤盡快愈合,那么產后如何護理傷口才能促進身體恢復呢?
1、保持身體潔凈干燥,提防感染
產婦從醫院回到家中一周之內好不要讓皮膚潮濕或淋濕,避免使傷口浸濕。如剖腹產后貼在傷口上的膠帶一周就可以去掉。倘若傷口處出現部分紅腫,熱感,裂開等情況,或者出現了膿性分泌物,甚至傷口完好但渾身發燒等,必須即刻到醫院就診,檢查身體是否有異樣。
2、盡量減少活動量,切忌提重的物品
產婦回家后要盡可能地多休息,同時可以做些有規律的、活動量小的運動,如在臥室里輕輕走動等,適度地走路可以有效地促進產后的身體恢復,還可以幫助防止血栓等并發癥的產生,當然重要的是注意活動的量,一開始的時候可以稍微慢一些,隨著時間的延長可以稍微增加活動量。
3、產后一周洗浴,切忌接觸冷水
冬天宜在產后1周洗浴。冬季洗澡應注意防寒。浴室溫度宜在20-22℃,水溫以37℃左右或稍熱為宜,浴室不要太封閉,洗浴時間不要過長,以5-10分鐘為宜。洗滌時避免大汗淋漓,因出汗太多易致頭昏、惡心欲吐等。切忌接觸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日后月經不調、身痛等。
沐浴后要及時用暖風機吹干頭發,盡快將身體上的水擦干,及時穿上御寒的衣服后再走出浴室,避免身體著涼或被風吹著,晚上洗完澡之后,不要馬上睡覺,應喝一杯熱水,等身體干爽后再睡。
產婦在冬季洗澡,按照傳統的做法,也可選用防風生姜方,即防風50克,生姜50克,捶破,用水洗凈,煎一大鍋水,過濾藥渣,用水洗身洗頭,或直接使用姜片煮水后洗浴,此民間驗方祛寒效果較顯著。
4、衣服要保暖,喂奶姿勢要“三貼”
冬季天氣冷,實施母乳喂養的媽媽,小心胸腹部受涼,并選用哺乳胸罩。寶寶夜間喂奶,穿脫衣服不要嫌麻煩,著涼很容易使肩關節受涼。有的媽媽月子還沒坐完,就出現了肩關節疼痛,嚴重的連胳膊都抬不起來。
剛開始喂奶的新媽媽,往往累得一身汗,胳膊酸了,脖子僵了,這往往就是因為喂奶姿勢不正確所致。正確的喂奶姿勢是“三貼”: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媽媽用手托住寶寶的臀部,媽媽的肘部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寶寶的上身躺在媽媽的前臂上,這是寶寶吃奶舒服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