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如何護理
嬰兒的降生,是一個女兒成為母親的分水嶺。產后24小時是很關鍵的時間段,這段時間內如果產婦護理得好,不僅傷口愈合得快且好,對母乳喂養也有很大的幫助。產后“黃金24小時”新媽你可別錯過!
生殖器官的變化
當寶寶降生后稍等片刻,胎盤隨之排出,接生人員會檢查胎盤是否完全,對破裂的傷口進行縫合,如果有側切的產婦,接生員會逐層的進行縫合。輔助的醫生會站在產婦旁邊,輕輕的對子宮的底部進行按摩,促進子宮的收縮。出生的嬰兒會大聲啼哭,向世界宣告“我來啦!”接生人員會吸凈新生兒口鼻的黏液,擦干身上的羊水,交到臺下,將寶寶放到開放暖箱中進行檢查身體,測量身高和體重,包裹好。
產后1-2小時:盡快哺乳
產后對于母親來說重要的是哺乳,要讓寶寶健康,聰明,母親就要克服困難,學習給寶寶哺乳。初乳不可浪費。一般來說,當寶寶臍帶處理好后,媽媽就可以嘗試給寶寶喂奶了。母親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這個時候應盡可能地給嬰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
產后2小時:觀察出血量
當傷口縫合完畢,產婦就要被挪下產床到觀察室休息觀察,這也叫第四產程。在這兩小時中主要觀察子宮復舊情況等等。因此在第四產程期間,產婦要積極配合醫生。醫生會定時為產婦按壓宮底,觀察出血情況。
產后4-6小時:盡快排尿
如果是順產產婦,那么下了產床后可要多多地喝水。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產后腹壁肌肉松弛,而排不出尿。而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也會導致產后出血。
產后24小時內:定時量體溫
產后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閑視之。新媽媽在產后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