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是很常見的一種生寶寶的方法。因為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準媽媽在分娩的時候會出現難產現象。而出現難產的話,則大多數需要進行剖腹產手術。那在剖腹產后,孕婦應該如何恢復呢?剖腹產后又應該如何進行飲食調理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剖腹產后如何恢復?因為剖腹產后的時間階段不同,所以所進行的恢復方法也是不同的。而一般都情況分四個時間段,因此恢復的方法則有以下這些。
一、產后6小時以內
1、躺著的姿勢
術后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去枕平臥的原因是大多數剖腹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后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護士會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并在產婦臀下墊好衛生巾,還會定時為產婦按摩子宮,觀察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
2、腹部放置沙袋
有時護士會在產婦的腹部放置一個沙袋,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護士們會按規定每隔一段時間為產婦測量血壓,查看面色,測量脈搏和體溫,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小便的顏色、尿量的多少、尿管是不是通暢等等,并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
3、及時哺乳
當寶寶餓的時候,需要及時的進行哺乳。而哺乳不僅可以為寶寶提供營養,而且對于媽媽的子宮也是有一定的恢復作用的。
4、禁食
在術后6小時內應當禁食。這是因為手術容易使腸子受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后會有腹脹感。為了減輕腸內脹氣,暫時不要進食。
二、產后6小時后
1、躺著的姿勢
產婦產后平臥6小時以后就可以枕枕頭了,這時好采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后,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2、止痛的辦法
麻藥勁過了以后,大多數產婦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
3、盡快進食
在剖腹產六個小時之后,媽媽們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排氣作用的湯,如蘿卜湯就是很好的選擇。而同樣的,有些易發酵的食物是不要吃的,如黃豆,糖類,豆漿等,以避免腹脹。
4、盡早活動
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后,產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
術后知覺恢復后,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后應該練習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動,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傷口愈合更加迅速,并能增強胃腸蠕動,盡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三、產后第一個星期
1、大量飲水
產后的三到五天內,媽媽的身體還是很虛弱。傷口仍然疼痛,年輕的媽媽會有便秘和腫脹的感覺,這是麻醉所引起的,因此大量飲水是非常必要的。好引用熱茶和不低于室內溫度的水,這些都能促進腸子的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