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要注意心理修復
什么是產后抑郁癥
產后抑郁癥是女性生產之后,由于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變化。典型的產后抑郁癥是產后6周內發生,可持續整個產褥期,有的甚至持續至幼兒上學前。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在15%~30%。產后抑郁癥通常在6周內發病,可在3~6個月自行恢復,但嚴重的也可持續1~2年,再次妊娠則有20%~30%的復發率。
產后抑郁癥產生的5大原因
1.完美主義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義的女性對產后當母親的期望過高以至不現實,而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愿意尋求幫助,所以她們可能會無法適應當一個新媽媽。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顧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們就會覺得有巨大的壓力。
2.懷孕期間有嚴重的情緒波動
懷孕期間有過嚴重的情緒波動,如搬家,有親朋離逝,或者戰爭等等都會使孕婦更容易產生產后抑郁癥。許多病例都顯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懷孕時期已經顯示出產后抑郁癥的征兆,其中有許多在產后的抑郁情緒會繼續加深。
3.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后抑郁癥發生的生物學基礎。研究發現,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高值,患者表現情緒愉快;分娩后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時患者表現抑郁。
4.遺傳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別是有家族抑郁癥病史的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病率高,說明家族遺傳可能影響到某一婦女對抑郁癥的易感性和她的個性。
5.軀體疾病成為促發因素
有軀體疾病或殘疾的產婦已發生產后抑郁,尤其是感染、發熱時對產后抑郁的促發有一定影響。再有中樞神經機能的易感性,情緒及運動信息處理調節系統的影響,可能與產后抑郁的發生有關。
如何預防產后抑郁
首先,產婦在懷孕期間應閱讀一些有關孕產婦心理、生理及小兒護理方面的知識,以充實自己,從思想上做好準備,培養和鍛煉自己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
第二,醫務人員和家屬要正確認識分娩后產婦心理行為的改變,理解產婦分娩后情緒的改變是由于內分泌的突然改變造成的,因而,家人特別是丈夫要倍加關心、體貼產婦,給予更多的幫助;
第三,對于有孕產期合并癥、并發癥者,更應給予幫助,避免產后過度疲勞;
第四,一旦發現產婦有心理、行為的異常,應盡快找心理醫生治療。
家庭支持系統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對婚姻的滿意度等。丈夫愿意承擔家務和分擔照料寶寶的責任,就是對產婦極大的幫助,保證產婦充分的休息,避免疲勞過度和長時間的心理負擔。而且,產科醫生應積極處理產后異常情況,消除不良的精神、軀體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