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圓
俗稱龍眼肉,性溫,味甘,有溫補氣血的作用,故風熱感冒者切忌食之。《本草匯言》中指出:“甘溫而潤,恐有滯氣,肺受風熱,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藥品化義》亦云:“甘甜助火,若心肺火盛,皆宜忌用。”因此風熱犯肺的感冒咳嗽者尤忌。
大棗
性溫味甘,能補氣養血,但易助痰濕,斂外邪,故風熱感冒者忌食之。《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凡溫熱、暑濕諸病前后,……并忌之。”《本草經疏》亦云:“患痰熱者不宜食。”《飲食須知》中還說:大棗助濕熱,患寒熱人不可食。風熱感冒之人實為外邪熱邪為患,故當忌之。
荔枝
性溫,味甘酸。《食療本草》中指出:“多食則發熱。”《本草綱目》也認為:“火病人尤忌之。”故風熱感冒發燒者切忌食用。
櫻桃
性溫味甘,有益氣作用。《日用本草》中說:“其性屬火,能發虛熱喘嗽之疾,小兒尤忌。”《飲食須知》亦云:“味甘澀,性熱,有寒熱病人不可食。”所謂“寒熱病人”,多指感冒風熱者,尤忌食用。
狗肉
性溫,為溫補助陽食物。《本草經疏》中說:“發熱動火,生痰發渴,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風熱感冒發熱咳嗽痰多之人,自當忌食。
胡椒
性熱,味辛。《本草綱目》中指出:“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故也。”《飲食須知》亦云:“胡椒性大熱,有實火及熱病人食之,動火傷氣,陰受其害。”故凡熱病,包括風熱感冒發燒者,食之益增其疾,切忌食用。
花椒
味辛性溫,風寒感冒固宜,但風熱感冒之人,切忌食之。《本草經疏》中說:“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咸不宜用。咳逆非風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所以,風熱感冒發燒咳嗽者食之,無異于火上加油,助其風熱火邪,促使發燒咳嗽更劇,自當忌食。
砂仁
為辛熱調味食料,能開胃行氣。《本草經疏》中指出:“砂仁本非肺經之藥,若咳嗽多緣肺熱,此藥即不應用矣。”外感風熱,邪熱犯肺,發燒咳嗽者,亦當忌食。
丁香
為常用藥食兼用之品,性溫味辛,有溫中行氣的作用。《本草經疏》中說:“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風熱感冒者不屬虛寒,而為熱證,理當忌食。
雞蛋
性味甘平,乃補虛之物,凡感冒期間,皆不宜補。《隨息居飲食譜》中即有“諸外感,皆不可食”的告誡。所以,無論風熱感冒或是風寒感冒之際,皆當忌之。
海參
性溫味咸,能滋陰益精養血。《本草求原》中還說它“潤五臟”。但感冒期間,外邪未解,皆不宜補。所以清代食否醫王孟英就有告誡:“誨參,……客邪未盡者,均不可食。”無論風寒感冒或是風熱感冒期間,皆當忌之。
雞肉
甘溫補益之物,感冒期間忌食補品,以防閉門留寇。《醫林纂要》中曾說:雞肉“肥膩壅滯,有外邪者皆忌食之。”《隨息居飲食譜》亦云:“凡時感前后,……皆忌之。”
甲魚
甘潤滋膩,有斂邪之弊,多食易加重上呼吸道感染者的病情,可使表邪不易疏解,感冒難以治療,咳痰不易清除。凡感冒期間,無論風寒或是風熱感冒之人,皆不宜吃。正如《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言:“時邪未凈者,切忌之。”
此外,風熱外感者還應忌吃生姜、肉桂、辣椒、蓽撥、食茱萸、蓽澄茄、大茴香、小茴香、鵝肉、羊肉、牛肉、阿膠、人參、黃芪、胎盤等。
相信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當發生風熱感冒的時候,應該避免食用的食物都有哪些,禁止食用這些食物,可以讓藥物治療的效果更加理想,讓感冒患者可以早日恢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