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大部分骨刺都是人體骨關節處緩慢出現的老化結果。通俗易懂點來講,骨刺就像面部上的皺紋一樣,屬于自然衰老的現象或者正常的生理退變。人都會老,老了之后基本都會長骨刺,而骨刺可以長在身體多個部位,常見于胸腰椎骨刺、手指骨刺、手腕骨刺、足跟骨刺、髖關節骨刺和肩關節骨刺等。
據數據分析,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至少有一個脊柱關節存在骨刺,70歲以后,幾乎都會存在骨刺,但對于部分生活方式良好,經常進行功能鍛煉的人來說,有助于預防骨刺的形成,從而可能不會出現骨刺。
而骨刺形成后,并非不能運動了,只是有些運動不建議做,比如:
長跑
長了骨刺的人,適當進行散步、游泳、騎單車等對膝關節負荷比較小的運動有助于增強軟組織韌性,增加關節穩定性,但不建議長跑,因為長跑會頻繁活動膝關節,甚至造成半月板損傷,導致骨刺變嚴重。
需要注意,疼痛其實也是一種人體保護關節的信號,如果運動后出現疼痛,便要注意多臥床休息,暫時減少活動。
跳繩
由于跳繩對關節的負荷較大,容易增加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加重關節磨損,進一步刺激骨刺,引起或者加重疼痛癥狀,所以膝蓋、足跟長骨刺的患者也好不要進行跳繩運動。
爬山
相對來講,爬山屬于比較劇烈的有氧運動,容易損傷關節,加重骨刺和疼痛癥狀,不利于機體好轉,因此要注意避免。
本篇文章版權歸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