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算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發現自己得了慢性胃炎后,大家應該要盡早的改善,不然可能會反復發病,有慢性胃炎要怎么辦?導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飲食問題,慢性胃炎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吃什么食物好?
1、定時定量進食。人體胃酸的分泌有一定規律性,在一日三餐時是分泌的高峰期,經常吃零食也會打亂胃部功能,會破壞胃酸分泌的正常規律,長時間下去就會導致胃病,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能預防慢性胃炎。
2、慢性胃炎患者要多吃易消化和含有足夠熱量的食物,也要為身體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可以經常吃稀飯、細面條、牛奶等。等到慢性胃炎癥狀消失后,就可以正常進餐了,不過大家也不能吃油煎油膩食物及含粗纖維多的食物。
3、保持心情舒暢對于改善慢性胃炎有不錯的效果。人們的情緒與胃酸分泌和胃部消化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有情緒低落情況,即使食物再美味,吃起來也是沒有什么味道的,所以大家在進食的時候要保持愉快的情緒。
4、飲水時間要合理。飯前,飯后大量飲水,可沖淡胃液,稀釋胃酸,使胃的化學性消化作用及胃酸的殺滅細菌作用大力降低。因此,應避免飯前、飯后大量飲水。
5、合理體育運動很重要。進食后,胃有節律性的蠕動,使食物在胃內與胃液充分混合,研磨成食糜,并逐漸排空。飯后立即進行劇烈活動,直接影響胃腸的血液供應,導致消化不良,所以建議進食后1小時后再進行體育活動比較好。
慢性胃炎的原因
1、不良的飲食規律:長期不規律飲食會影響胃腸道健康。此外,吃太多食物或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會對胃粘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如果不注意合理的調養,可能會引起胃酸過多或胃痛等癥狀。
2、藥物的不良反應:身體出現了某種疾病,擅自的使用藥品,可能會對胃黏膜部位產生不良的刺激。特別是吃了一些抗生素類藥品或者阿司匹林,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損傷,久而久之就會誘發慢性胃部疾病。
3、急性胃炎留下的隱患:急性胃炎的發病率比較高,一般都是由于局部炎癥刺激引起的病癥。但是如果沒有徹底治療,還會導致胃黏膜損傷沒有徹底好轉,就會誘發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