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各種疾病引起胃黏膜破潰,胃壁的血管破損而出血,其嚴重程度要看胃出血的速度和量。如果出血速度比較快,量大,則病情比較重,常見的引起胃出血的疾病有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以及急性胃黏膜病變、胃腫瘤。一般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病情比較危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常常會損傷到十二指腸球部的血管,引起出血量大,病情也相對較重。急性胃黏膜病變在急性發作時,癥狀也會重。
一、嘔血或有黑便現象
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現。而具體的表現,和出血的具體部位有關。如果出血處在幽門以上的,多數會伴有嘔血和黑便癥狀,如果出血發生在幽門以下的,則只有黑便癥狀。不過如果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門以上病變也有的只表現為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門以下的病變,則可因為血液反流入胃,導致嘔血現象。
二、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
如果胃出血量少時,癥狀不明顯,如有中等出血量者,則可導致出現貧血或進行性貧血現易用,嚴重的可發生暈厥。另外還會出現口渴、肢體冷感及血壓偏低等癥狀。如果是大量出血,則可引起休克現象,這時如處理不當可導致死亡發生。
三、貧血和血象變化
如果出血量很大,那么還可能導致失血性貧血。出血早期的患者的血紅蛋白的濃度、紅細胞計數等等都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是三到四個小時之后才會有貧血的癥狀。一般經過治療2天之后才會恢復。如果是肝硬化患者,那么白細胞的數量可能不發生改變。
四、發熱
對于胃出血出血量屬中度或大量者,在24小時內可有發熱的現象,一般發熱度數在38.5以下,可持續多天。另外有的患者還會有 氮質血癥。
結語:胃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疾病,患有胃出血之后身體的癥狀主要有嘔血、黑便、發熱、貧血等等。在早期出血并不是很嚴重的時候,可以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治療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如果出血比較嚴重,那么建議采用手術的方法來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