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兩年前做了白內障手術,手術后眼睛看得非常清楚,可是近幾個月覺得越來越不清楚了,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又長白內障了,老張很疑惑:我都換掉晶狀體了,怎么還會得白內障呢?
除了老張,有這樣疑惑的人還真不少(注:其實,所有白內障手術同意書上都會寫明術后會發生這種情況)。在這里我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
首先讓我們一起簡單地認識一下白內障及白內障手術。白內障是指晶狀體的混濁。正常晶狀體的形狀和我們生活中見到的放大鏡(凸透鏡)一樣,不同的是其表面有一層“殼”--醫學上稱為晶狀體囊膜,周圍還有許許多多的細絲--懸韌帶--把它系在眼內。這些細絲也很重要,損傷后晶狀體就會脫位。先將晶狀體的外殼打開一個約5mm的口子,將里面混濁的東西搗碎吸出,隨后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到剩余晶狀體囊膜形成的袋狀結構中。置換晶狀體的過程就結束了。
手術是完全可以把混濁的晶狀體全部去除的,早期的白內障手術也是這么做的,但完全去除后很多人因為視網膜脫離、青光眼等病變不久就失明了,這種手術方式由此逐漸被淘汰,演化成了我們現在的手術方式--盡可能保留大部分晶狀體囊膜。囊膜保留的狀況對人工晶體植入的影響非常大。置換的人工晶體絕大多數終身保持透明,只有非常少的人會出現混濁,需要再次手術置換。然而,保留的囊膜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發生混濁,就是我們所說的又長白內障了,醫學上稱為后發性白內障,簡稱后發障。
后發障產生的時間不同的人差異特別大,有些幾個星期,有些上十年。產生這種差異的因素很多,年齡越小、近視度數越高、血糖控制越不好是常見的危險因素,另外也和白內障的類型、手術方式、植入的人工晶體類型、眼部合并的其它疾病等因素相關。
大多數后發障可通過激光在門診進行治療,只有少數眼部合并其它疾病時才可能需要進手術室治療。對于成年人,后發障治療后極少復發,而兒童則可能復發。總之,白內障術后再得白內障是個常見、普遍的現象,是目前白內障手術方式決定的,好在后續治療方便、簡單、有效,因此無需疑惑或擔心。
本文由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眼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明武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