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炎、腦膜炎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經常聽到同學某某得了腦炎住院了,成人之后反而聽得少了。但是有了孩子之后,經常的和寶媽、孩子接觸,又經常的聽到這種病癥。老公說他小時候就得過。寶寶6個月至3歲的期間容易得這種病,一般發高燒至39℃以上,同時會有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欲不佳,甚至會抽筋。好的辦法就是去醫院讓醫生判斷什么病癥。
2、敗血癥
這是一種細菌侵蝕到血液中的疾病,一般近親結婚、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才會導致這種病,這種病也會造成發燒。
3、川崎癥
乍一看這個名字可能不知道是什么病。1歲-1歲半的孩子是該病的高發群體,而且病因不詳,一般高燒39℃~40℃以上,持續好幾天;眼紅;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腳四肢腫;頸部淋巴腫;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會紅腫等。
4、腸胃炎合并脫水
分為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兩種,癥狀有嘔吐、腹瀉、尿頻、食欲下降、精神不佳、發燒38.5℃以上(會合并脫水)。這種病癥出現時要防止脫水,讓孩子大量飲水。
5、感冒
感冒發燒特別常見,不管是細菌感染還是流行性感冒,孩子有可能因此導致發燒。
6、尿道感染
不到1周歲的寶寶容易因此出現發燒癥狀。至于為什么會尿路感染,一般女寶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寶是膀胱輸尿管回流導致。
7、耳鼻喉發炎
一般耳鼻喉的問題會發炎,常見的有發燒、咳嗽、喉嚨紅腫等。
8、幼兒急疹
這種病癥很多孩子都會出現,一般會在8個月作用出疹子。典型癥狀就是莫名的發高燒,持續2-3天,出疹子,出完后就下去。提前了解一下這個病癥,在寶寶明明很健康沒有一點征兆出現這種情況時,就有可能是要出疹子了。
9、打疫苗
因施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孩子很多,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疫苗后。打完疫苗之后醫生會讓觀察一段時間再走,一定要遵醫囑,不要提前離開。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發燒怎么辦,我們現在應該知道怎么做可以緩解發燒的情況了,在平時大家應該要及時的預防感冒的出現,生活中大家要適當的鍛煉身體,多做一點有益身心的活動,一旦出現了發燒,那么應該及時的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