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患有此病之后我們的身體會有一些表現的癥狀,大家在平時應該了解一下。在生活中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有很多,大家應該要及時的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在平時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
1.腰腿痛:我們應該知道,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得了此病之后,都會出現腰臀部疼痛反復發作,腰痛的時候臥床休息一段時間會有明顯的好轉,逐漸減輕或消退。在調理幾周,漸感一側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咳嗽、打噴嚏及用力大小便時,腰痛加劇。
2.腰背部疼痛: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之后,往往會有腰背疼痛的情況出現,這個癥狀多數時候都比腿痛早出現,亦可同時出現。疼痛的部位,很多時候都是下腰部或腰骶部,這個時候我們會感覺到下肢勞累有疼痛感出現,但休息或臥床后疼痛可減輕。
3.單純下肢痛、麻:在腰椎疾病中,單純的出現下肢疼痛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不過這個癥狀在多數的慢性退行性腰椎病中成為先出現的癥狀,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中老年的朋友得了此病,會出現單純下肢的麻木、酸脹或板滯。
4.肌肉癱瘓: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嚴重時,可出現神經麻痹,肌肉癱瘓,表現為足下垂;癥狀重,病程長者,多有肌肉萎縮,尤其是小腿部肌肉萎縮更為明顯。
5.脊柱運動受限:出現腰椎間盤突出后,脊柱屈曲時,椎間盤前部受到擠壓,后側間隙加寬,髓核后移,使突出物的張力加大,同時髓核上移,牽拉神經根而引起疼痛。當腰部后伸時,突出物亦增大,且黃韌帶皺褶向前突出,造成前后擠壓神經根而引起疼痛,所以疼痛限制了脊柱的活動。
6.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經痛):疼痛主要沿臀部,經大腿后方至小腿后方或至外踝及足趾開始為鈍痛逐漸加重。
7.間歇性跛行:間歇性跛行指的是病人步行時隨距離增加而感腰腿痛發作或加重,被迫停步,蹲下休息緩解后再走。
8.大小便障礙:在腰椎病中,部分患者可見大小便失禁或秘結,小便潴留,多見于脊髓損傷及脊髓內病變導致脊髓功能減退及喪失。
9.麻木及感覺異常:可造成神經根接觸區域的局部性壓迫和牽扯性壓迫,使神經根本身的纖維和血管受壓而導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經根支配區域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
10.拇趾及踝關節背伸力減弱:系患肢拇趾長、短伸肌和脛骨前肌的神經支配發生程度不等障礙所致。
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于發生腰椎病,而且預后也相對較差。
外傷:在腰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腰部的外傷更易誘發腰椎病的產生與復發。
代謝因素:由于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容易產生腰椎病。
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