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肺源性心臟病
簡稱肺心病,患者大多數本身患有關于支氣管或肺的疾病。另外,較少一部分人是由于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與肺血管疾病所引起。該病代償期時,會出現咳嗽咳痰、氣急、乏力、呼吸困難、活動后心悸、無法持續勞動等。嚴重之時,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
5、風濕性心臟病
簡稱風心病,與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不同的是,該病的致病菌為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這種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變態反應中部分表現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患的常見癥狀有咳血、多汗、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心絞痛可發生在任何時候,且痛感與年齡成正比。
6、先天性心臟病
某些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會導致嬰兒在媽媽腹中時心臟發育異常,且病變波及心臟各組織。該病的遺傳因素僅占約8%,絕大多數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環境污染、準媽媽懷孕時服用藥物、病毒感染、輻射等都有可能會影響寶寶心臟發育異常。得了該病的患者多數在小時候容易感冒,且反復感染呼吸道,生長發育緩慢,體質衰弱,哭鬧后口唇、指甲易變青紫色。另外,該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并發癥也會逐漸增多。
食鹽的限制
當某些病人發生心力衰竭,出現全身浮腫,血壓升高以及心臟擴大伴心功能不全的情況下,體內水份和鈉離子潴留。此時,如不忌鹽,鈉離子增加,加重水的潴留,使浮腫更明顯。因此限制鹽的攝入是防止體內水份潴留的關鍵。心臟病人應當注意像調味品、腌制品、臘味、罐頭以及速食面等食品。
進食量宜少
老年人由于機體衰敗,消化系統大不如以前,所以一天之總熱量應限制。每天飲食量應該要平均適宜、亦或者采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減輕身體負擔。“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也不是沒有道理,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營養攝進,只要長期堅持,不僅有助控制體重,還有利于頭腦保持清醒。
高膽固醇、油脂的限制
高膽固醇、油脂等食物選擇不當或進食過量都會增加心臟病發病風險。肉類盡量用瘦肉部份,勿食肥肉、家禽皮以及動物性內臟。避免像油炸、油煎的食物,烹飪時好采用植物油,比較健康。
1、耳鳴。根據過往心臟病病例顯示,像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臟病、冠心病等都不同程度出現耳鳴癥狀。專家表示,45周歲以上的中年人如果連續或頻繁耳鳴時間長達1周,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
2、打鼾。有研究人員表示,睡眠時打鼾其實是心臟還處于工作狀態,這是心臟病的警報信號。如果一個人有長期打鼾的癥狀,那就要多加留意,因為這比不打鼾的人更容易得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3、肩痛。很多中老年人都會肩周炎,卻不知肩痛也可能是心臟病的征兆。其實有不少心臟病的患者也有肩痛的癥狀,特別是左肩或左手臂常出現陣發性的酸痛,這是與血液流動和神經走向有關。據統計,約有65%的冠心病患者有肩痛的癥狀,如果中老年人發生肩痛,要特別注意。
4、胸痛。部分心臟神經官能癥的患者有胸痛的癥狀,多發于左前胸乳或乳下,通常有幾小時或幾天的隱痛。
5、呼吸困難。很多心臟病患者都會有胸悶和呼吸困難的癥狀,尤其在活動后尤為明顯,而在夜間臥睡或坐位時減輕。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心臟病的癥狀,前兆和飲食。大家現在應該對心臟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建議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過于勞累,平時也要注意休息。適當的進行身體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