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一種慢性炎癥導致的疾病,一般都是通過接觸傳染感染的,生活中沙眼是很常見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沙眼。沙眼是什么癥狀?沙眼怎么治療?如何預防沙眼?想知道,就一起看下去吧。
沙眼是什么癥狀
1血及血管模糊:很多患有沙眼的患者都睡出現血及血管模糊的情況。這個主要是因為血管擴張,還有在結膜附近是有彌漫性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等這種慢性炎細胞的原因,他們會使透明的結膜變得混濁肥厚,血管輪廓不清,呈一片模糊充血狀。
2乳頭肥大:這個時候也會出現瞼結膜面粗糙不平的情況,或出現無數的線絨狀小點,導致這個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擴張的毛細血管網和上皮增殖形成的。
3濾光增生:因為結膜阻止一直在彌漫性浸潤的基礎之上,并且是因為局限的淋巴細胞聚集形成的。在病情初期的時候,就會發現上瞼結膜出現散在細致的黃白色小點,不突出于結膜表面,夾雜在肥大的乳頭之間,為沙眼早期診斷依據之一。
4角膜血管翳:在結膜發生病變的同時,首先角膜上緣的半月形灰白區血管網充血,發生新生血管,伸入透明的角膜上皮與前彈力層之間,各新生血管之間伴有灰白色點狀浸潤,是角膜上皮對沙眼衣原體的一種組織反應,稱為角膜血管翳,它是沙眼早期診斷的依據之一,隨病情進展,血管翳成排向瞳孔區懸垂下來,形似垂簾,當上方血管翳向下越過瞳孔區時,角膜其他方向亦都長出血管翳向中央進行,布滿整個角膜,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嚴重影響視力。
5瘢痕形成:當沙眼進行數年甚至數十年,所有炎性病變如濾泡,乳頭,將發生破潰或壞死,而逐漸被結締組織所代替,形成瘢痕,這標志著病變已進入退行期。
沙眼的病程,因感染輕重和是否反復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復感染者,數月可愈,結膜遺留薄瘢或無明顯瘢痕,反復感染者,病程可纏綿數年至數十年之久。
潛伏期約為5~12日,通常侵犯雙眼,多發生于兒童少年時期。
癥狀
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區,常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癥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后遺癥,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癥狀更為明顯,并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體征
⑴急性沙眼: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癥狀,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面濾泡,合并有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后急性炎癥消退,轉為慢性期。
⑵慢性沙眼:可因反復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彌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污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于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并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
沙眼怎么治療
每天使用利福平、新霉素滴眼液等滴眼四次,晚上睡覺前涂抹紅霉素或四環素眼膏,療程少為10至12周。
沙眼急性期或是病情比較嚴重時,應當給予全身用藥,可口服四環素一日四次共計1-1.5g劑量,或是紅霉素1g,療程為3至4周。兒童及孕婦忌用四環素,以免對骨骼和牙齒造成損害。
沙眼晚期會發生眼瞼內翻、倒睫等并發癥,這是導致角膜混濁甚至失明的重要關鍵因素,因此必須實行手術矯正。
平時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要與同屋人混用毛巾洗臉,自己的毛巾也要定期清洗,并置于陽光下晾曬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