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發燒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的癥狀,其中因為感冒而引起的發燒為常見了。那么,反復低燒可能是什么病?反復的低燒怎么回事?反復低燒怎么辦?如何預防低燒?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反復低燒可能是什么病
多種疾病會引起低燒。發燒是一種癥狀,風濕、結核、慢性炎癥、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長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身體的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持續低燒。低燒的原因是什么,通過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很難查出,有些因細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燒,要通過細菌培養才能發現。
不明低燒不能濫用藥。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反應之一。低熱病人服用退熱藥,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療。亂用退燒藥,還有導致白細胞下降、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危險。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藥。
持續低燒應盡早就醫,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一些惡性腫瘤早期或細菌感染早期的癥狀也是低燒。建議你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以避免引起發燒的病因惡化。
低燒的原因
1、慢性腎炎引起低燒
慢性腎炎是女性患者常見低熱原因,這種病無明顯癥狀、體征甚至尿檢查無異常,以低熱為唯一表現。及時檢測尿Addi細胞計數,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養及菌落計數,如尿白細胞>5/HP,細菌培養陽性,菌落計數>105可以確定診斷。如副鼻竇炎、牙齦膿腫、前列腺炎膽道感染、慢性盆腔炎等。以不規則低熱多見常伴有局部癥狀體征,當病灶清除后癥狀消失。
2、感染性引起低熱
這種在生活中為常見,約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熱中,以結核菌感染多。結核菌感染表現為午后低熱,還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間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膽道感染、慢性腎盂腎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艾滋病、亞急性心內膜炎及病毒等引起的長期低熱也較常見。
發低燒的癥狀有哪些
1、生理性低燒
長期低燒可能是生理性的,即并非有病的表現。這種低燒多為37。2~37。5℃(腋下體溫),孩子精神食欲好,無病癥表現,通過各方面的檢查也沒有發現不正常。所以家長要注意是不是慢性肝炎。
2、神經功能癥狀
臨床上以20─30歲的青年多見于神經功能低,患者體溫較正常人升高0.3℃─0.5℃。低燒時間數月至數年不等,一般情況較好,體重不減輕。此類患者約占長期低燒患者總數的1/3左右,預后良好。
3、器質性低燒
還有一些人是器質性低燒,引起器質性低燒的疾病很多,常見病因如結核,膽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風濕、肝炎、腫瘤等。其他是甲亢、貧血、結締組織病、鏈球菌感染后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