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癥是什么?血小板減少癥是血液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病后如果病情發展嚴重的話會嚴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血小板減少癥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治療和預防血小板減少癥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癥)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數低于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癥可能源于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
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常見于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后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癥不會像繼發于凝血性疾病。
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的病因
1.感染
要做好預防就要知道出現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內容,這樣才能徹底的阻止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疾病的出現,病毒感染可致血小板輕至中度減少,系因病毒抑制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并使血小板壽命縮短。
2.再生障礙
很多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患者都是因為其他疾病導致的,骨髓增生低下,可首先出現血小板減少,而后表現紅細胞系和粒細胞系增生低下。
3.骨髓增生異常
根治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疾病還需要通過引發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的具體病因,以便從根本上解決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疾病,早出現巨核細胞減少致血小板減少,繼而出現紅細胞系、粒細胞-單核細胞系病態造血。
4.骨髓占位性病變
人們應該知道發生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疾病的關鍵病因,以便做更好的預防措施,一些惡性腫瘤侵犯骨髓使巨核細胞生成減少和抑制其成熟,表現血小板減少,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癌轉移等。
中醫治療血小板減少癥往將本病分為血熱、氣虛、陰虛三種。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其主要病機為熱、虛、瘀三種。有作用認為本病與肝、脾、腎關系密切。
脾主統血,脾氣虧損則血不循經而外溢。腎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腎虛則精血無以化生,故血小板減少。肝藏血,主疏泄,肝郁化火,則迫血妄行;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而成紫斑;肝虛而致藏血失職也可致出血;另外肝病可及脾。心主血,屬火,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也可導致出血。
故血小板減少癥的病因病機以虛為本,火傷血絡,絡傷血瘀是目標。從病位看,主要在肝、脾、腎三臟。急性型以熱為主,慢性型虛、熱、瘀俱見。
綜合各家觀點,其熱又有虛、實之分;實熱是指胃火熾盛,或肝郁化火,或感受邪毒、內伏營血;虛熱是指陰虛火旺、陰火內盛。虛者脾腎兩虛,以致血液化生不足和失于統攝;或肝腎陰虛、陰虛內熱,迫血妄行。
生活中如何預防血小板減少癥
1、多鍛煉身體
人們需要多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風疹及肝炎等疾病出現;否則非常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而人們自身已經出現一些問題之后就要多加臥床休息,更要及時消除人們的恐懼緊張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