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血癥可導致代謝性堿中毒。
低鉀血癥的中醫治療
脾胃虛弱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方中黨參,白術、山藥、扁豆、蓮肉均為健脾益氣之品;茯苓、苡仁健脾滲濕;砂仁、陳皮和胃理氣。若畏寒肢冷,可酌加附子、干姜以溫脾陽。
肝腎虧虛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方藥:虎潛丸加減,方中虎骨,牛膝強壯筋骨(虎骨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鎖陽溫腎益精;當歸、白芍養血柔肝;黃柏、知母、熟地、龜板滋陰清熱。
邪毒沖心
治法:解毒瀉濁,養心安神
方藥:在各型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急服犀角散解毒瀉濁(犀角已不用,可用水牛角代替),加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朱砂、龍齒重鎮安神定悸。
如何預防低鉀血癥
1、防治原發疾病,去除引起缺鉀的原因如停用某些利尿藥等。
2、補鉀。如果低鉀血癥較重或者還有顯著的臨床表現如心律失常肌肉癱瘓等,則應及時補鉀。
補鉀好口服,每天以40~120mmol為宜,只有當情況危急,缺鉀即將引起威脅生命的并發癥時,或者因惡心嘔吐等原因使患者不能口服時才應靜脈內補鉀。
如低鉀血癥伴有代謝性堿中毒或酸堿狀態無明顯變化,宜用KCL,KCL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實際上也都適用,因為低鉀血癥本身就可以引起缺氯。
如低鉀血癥伴有酸中毒,則可用KHCO3或檸檬酸鉀,以同時糾正低鉀血癥和酸中毒。
3、在糾正水和其它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低鉀血癥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時引起水和其他電解質如鈉鎂等的喪失,因此應當及時檢查,一經發現就必須積極處理。
結語:常見肌無力和發作性軟癱,發作以晚間及勞累后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常見,頭頸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現呼吸困難。防治原發疾病,去除引起缺鉀的原因如停用某些利尿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