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艾滋病治療的關鍵。隨著采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合療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療效,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
3、防止傳播
艾滋病是很容易傳播的一種疾病,所以在患有艾滋病的時候千萬要及時的就醫,及時的告訴你的家人,而且要做好防護工作,避免傳播給其他人。
艾滋病潛伏期的三大癥狀
1.全身癥狀的表現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占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征分析,以上癥狀及體征均占總病例數的80%以上。
2.淋巴結會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于頸后、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
3.皮膚受到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毒主要的侵襲部位之一,因此艾滋病患者往往水出現皮膚損害的癥狀,并且一般都會出現皮疹,瘙癢以及蕁麻疹疾病。皮膚粘膜是艾滋病毒主要的侵襲部位之一但皮膚損害具特征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
艾滋病的預防措施
1、嚴格維持性生活的純潔性,樹立健康的性觀念,正確使用安全套,進行安全性行為;女性帶菌者避免懷孕,控制母嬰傳播。
2、不吸毒,不共用針具;不使用未經滅菌處理的注射器、針頭、針灸針、剃須刀、牙刷及各種器械。不接觸帶有HIV的血液,不使用進口血制品及組織器官等。
3、想要有效的預防艾滋病的發生的話,平時一定要及時的普及無償獻血,對獻血員進行HIV篩查。
4、在發生艾滋病的時候要加強醫院管理,并且要嚴格消毒制度,這樣做才能有效的控制醫院交叉感染,預防職業暴露感染。
5、及時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及環境,用煮沸(10分鐘以上)、含有效氯0.5%消毒劑,75%酒精等消毒。
6、對HIV/AIDS病人的配偶、性接觸者,與HIV/AIDS病人共用注射器的靜脈藥物依賴者以及HIV/AIDS病人所生的子女,進行醫學檢查和HIV的檢測,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
7.已感染AIDS的婦女應避免懷孕,已懷孕的應終止妊娠。
1、母嬰傳播,這是指母親有艾滋,那么母親懷孕生下的小孩也會患上艾滋,這就要求母親要自己 保護自己避免染上艾滋,這即對孩子負責也對自己負責及家庭負責。
2、人工受精也是一種艾滋病毒傳染的途徑,醫護人員要認真的執行檢查制度以確保沒有艾滋病毒的情況下進行人工受精。
3、血液傳播,牙刷、刮胡刀、刮眉刀、美容和紋身的工具以及其他的容易導致劃傷出血的工具都避免與艾滋病人共用,對于生病就診的艾滋病人要將病情告知醫護人員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4、性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感染上了艾滋病,主要是因為性行為而導致的,這提醒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保護設施—帶避孕套。
5、不要吸毒,人一旦成為吸毒愛好者,就容易不受自我控制,容易與他人共用一個針頭注射毒物感染上艾滋。
艾滋病容易導致的并發癥
艾滋病患者多出現明顯的消瘦和嚴重的營養不良,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或全血細胞減少。
長期腹瀉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神經系統的損傷引起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抑郁,憂慮,類妄想狂精神病或癡呆。
心血管系統的損傷引起心動過速,心臟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
腎功能的損傷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和腎小管壞死,出現蛋白尿,少尿,高度水腫,氮質血癥及腎功能衰竭。
肌肉骨骼系統的損傷可引起游走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和關節腔積液,酷似風濕性關節炎,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亦可表現有多發性肌炎,肌肉明顯壓痛及活動障礙,肌肉活檢呈壞死性肌炎。
內分泌系統的損傷可出現腎上腺功能不全和低腎素血癥,低血壓,持續性低血鈉和高血鉀,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腎上腺危象等。
結語:通過文章我們了解到,艾滋病的早期癥狀有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有等現象的發生,而且典型艾滋病期由于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容易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感染和惡性腫瘤。病變可表現在人體類的各個器官方面,所以大家一定做好預防的工作,要避免被傳染,要及時的隔離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直到康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