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理療法
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其原理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磁場頻率與人體本身的磁場能產生協調一致,不但不會引起人體本身磁場的紊亂,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人體生物電磁能增強,推動人體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活絡有效止痛的作用。
5、牽引法
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癥、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6、前伸探海
患者先保持好站立姿勢,頭頸往前伸,而且并側要向右前下方轉,眼睛看向前下方,然后恢復原站立姿勢,接著后頭頸向前方伸展,并側向左前下方轉,眼睛看向前下方。然后再還原站立姿勢。
頸椎產生病變的話,不僅是直觀的頸椎會有疼痛感。若是長期的頸椎不好,還會引起其他的一系列身體疾病。
1、吞咽障礙: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干咳、胸悶等癥狀。
2、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
3、頸心綜合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
4、高血壓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于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
6、下肢癱瘓: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后遺癥。
結語:年紀的增長和年輕時的外傷以及過度的勞累等,都是誘發頸椎問題的主要原因。日常做一些保護頸椎的運動以及按摩是對于預防頸椎問題以及緩解頸椎痛的良好方法。若是頸椎不好的話,還會導致其他身體部位的一系列不適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