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登革休克綜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熱癥狀;在病程中或退熱后,病情會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兇險,如不及時搶險,可于4~6小時內死亡。
1、消滅蚊蟲藏身之地
登革熱的預防首先就是在室內,自己的居住環境一定要注意清潔衛生,要定期打掃,要注意不留衛生死角,因為死角往往就是蚊子的棲息地,在暖氣罩、衛生間角落等房間死角定期噴灑殺蚊蟲的藥劑,并注意通風,這樣做能極大的消滅蚊子的,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生。
2、郊游盡量穿長袖衣褲
在外出郊游或到有蚊蟲出沒的地方時,衣著一定要穿長袖衣褲,記得在外出前全身涂抹適量驅蚊用品。還有小編要提醒的是在露營時一定要準備蚊帳,并準備驅蚊器,盡量避免在草叢中穿行,因為草叢中有大量的位置居住。
3、增強抵抗力
大家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飲食習慣,要保證每日三餐的營養均衡,平日里要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項,這樣能有效的提高身體免疫力,從本質上預防登革熱的發生。
4、發現不對勁時馬上去醫院檢查
如果這段時間被蚊子咬過,或者出現發燒,肌肉酸痛,全身無力等異常情況時,不要拖延,或者以為喝點沖劑就會好了,應該馬上到附近的醫院進行檢查,不要因為耽誤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條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均可發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時間之后,可逐漸向周圍的城鎮及農村傳播,在同一地區,城鎮的發病率高于農村。
2、季節性
登革熱的流行發病季節與伊蚊密度、雨量相關。在氣溫高而潮濕的熱帶地區,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發病。我國廣東、廣西為5~10月,海南省3~10月。
3、突然性
流行多突然發生,不少國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發生流行,我國40年代在東南沿海曾有散發流行,至1978年在廣東佛山突然流行。
4、傳播迅速,發病率高,病死率低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首先發生登革熱,迅速波及幾個市、縣。1980年3月海南省開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島,波及廣東內陸幾十個省、市。病死率0.016%~0.13%。本病可通過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故多發生在交通沿線及對外開放的城鎮。
登革熱是怎么傳染的
1、傳染源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癥,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2、傳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后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3、易感人群
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小年齡3個月,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結語:通過文章我們了解到,登革熱的典型的癥狀就是發熱和出血,所以在登革熱的高發期如果有這些癥狀的話,一定要及時的就醫,另外平時一定喲保持居住環境的衛生,在打掃衛生的時候不要留死角,因為登革熱的椽筆途徑是蚊子,而死角就是蚊子的居住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