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一句話叫做“十人九痔”,但是生活中痔瘡的發病率并不能達到這么多,據有關的數據顯示我國痔瘡的發比率與地區因素有關,一般發比率在25%-40%之間。
而導致痔瘡發生的原因與久坐、食物過于精致、食物缺乏膳食纖維、飲酒、辛辣食物刺激、妊娠等因素有關。
目前認為痔瘡之所以會出現,主要是因為人處于站立情況下時,肛門直腸位于身體下方,容易受到重力作用,臟器壓迫,導致靜脈回流受阻,而直腸靜脈血液回流受阻,便容易淤積,以及靜脈發生曲張。從而容易導致內痔、外痔的形成。
而遺傳、久站、久坐、食物不合理、疾病和肛門處感染等,加速、加重了痔瘡出現。但是并非所有的便血或肛門長疙瘩,都屬于痔瘡。
便血
所謂便血指的是血液從肛門排出,會導致糞便呈現鮮紅色、暗紅色或黑便。
當血液呈現鮮紅色,可能是由于排便過程或靠近肛門處的直腸出血。一般可能原因包括痔瘡破裂、肛裂、腸道息肉以及直腸脫垂等。
如果便血呈現暗紅色甚至是黑色,那么出血部位可能比較高,血經過消化道氧化反應,達到肛門部位,以及變色。
一般引起的原因可能有胃出血、胃潰瘍等。但確定便血的前提是沒有食用紫色、紅色蔬果,或沒有食用動物血以及紫黑色谷物。
還有一種便血與癌癥有關
如果便血呈現鮮紅色或暗紅色,并帶有粘液,表現出血液、粘液、糞便三者混合。那么要提高警惕,預防是直腸癌或結腸癌。
如果是腸炎引起便血,除了有膿液、血液存在,還可能伴有下腹痛,尤其死左下腹痛的情況,排便次數也會增加。
肛門周圍長疙瘩
一般外痔會導致肛門周圍長疙瘩,表現為肛門周圍皮膚有皮贅,甚至皮贅中有結締組織。一般外痔可以塞入肛門,但是一旦受到刺激,又會發作而跑出來。
而除了外痔之外,肛門處長疙瘩,還可能是肛周濕疹。
肛周濕疹,往往由與生活環境、氣候、化學物質刺激、內分泌失調以及消化系統疾病等有關。
肛周濕疹會導致肛門周圍的皮膚出現小疙瘩、瘙癢,嚴重時會擴散至私密處。而這與痔瘡不同,治療時除了外用藥膏,還需要注意飲食,避免易過敏和刺激性食物。
后肛門周圍長疙瘩,還可能是假性尖銳濕疣、尖銳濕疣等,這是不可忽視的疾病,一定要就醫檢查。同時不管是痔瘡、便血,都需要引起注意,好經過醫生確診后再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