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無力指的是在正常生理清醒情況下,出現的四肢發軟,無力,提不起精神。相信很多人都出現過類似的的癥狀,但有沒有認真考慮過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種現象呢?長期四肢無力是怎么回事呢?這是一種疾病嗎?是否需要進行治療?
四肢無力屬于一種亞健康疾病,出現四肢無力癥狀的人通常還會伴有嗜睡,頭暈等癥狀的出現。臨床上引起四肢無力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這兩種。
1.格林-巴林:表現為對稱性四肢無力,腦脊液檢查有細胞蛋白分離現象。
2.重癥肌無力:表現為骨骼肌無力,有晨輕幕重,抬眼瞼費力,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重癥肌無力病人可伴胸腺病變,如胸腺腫瘤或胸腺增生等。
3.多發性神經病:有骨骼肌群無力,感覺麻木,多有中毒,糖尿病等疾病
4.頸椎病,表現四肢無力,感覺異常,頸椎核磁有改變。
5.甲狀腺亢進周期性麻痹:多有甲亢,周期四肢無力,伴低血鉀。
6.亞急性聯合變性:有貧血,合并肌無力,感覺減退,血維生素B12降低,并有營養不良性貧血。
四肢無力的原因
一、生理性原因:經常的營養不良、過度勞累、這些都是屬于生理性原因,但這些原因引起的四肢無力基本都是暫時性的,我們是不需要通過藥物來進行治療,只要補充營養,注意休息,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二、病理性原因:患有肝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炎、白血病時,四肢無力是這些疾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1、 糖尿病是常導致乏力的疾病。患者由于糖代謝失常,高能磷酸鍵減少,負氮平衡,失水及電解質失衡等原因,故易疲乏、虛弱無力,且有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癥狀。
2 、貧血也常引起疲乏,嚴重的有慢性貧血、起病較驟的缺鐵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急性溶血性貧血等,這些患者均有乏力的現象。